查看完整版本: 中醫對發病的因素看法與防治

國士無雙 2007-9-28 07:23

中醫對發病的因素看法與防治

[color=Red]病因(發病原理)[/color]

人體內部(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和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即正氣)和外界環境(各種致病因素,即邪氣)相互鬥爭中,邪氣處於暫時的優勢。
致病因素

    [color=Blue]* 六淫:[/color]風、寒、暑、濕、燥、火(伏氣)
    [color=Blue]* 疫癘:[/color]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外來致病因素,形成的主要原因為氣候的特殊變化及環境衛生不良。
  [color=Blue]  * 七情:[/color]
          o 喜:喜樂過度影響到肺。
          o 怒:不獨傷肝,亦可傷及其他臟器。
          o 憂:憂傷肺,亦能傷脾。
          o 思:思慮傷神(心),也能傷脾。
          o 悲:傷心,也有因內臟發生變化,而後產生悲哀症狀。
          o 恐:傷腎。腎藏志,心藏神,血不足則志歉,志歉則易恐,恐則神祛。
          o 驚: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color=Blue]* 飲食和勞逸[/color]
    [color=Blue]* 房室不潔:[/color]色慾過度,損傷腎中所藏之精氣。
    [color=Blue]* 創傷和蟲獸傷害。[/color]
    [color=Blue]* 蟲積:[/color]因飲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以及油膩肥甘之品,致濕停熱生,醞釀生蟲,久而成積。或誤食污穢不潔的食物所致。
   [color=Blue] * 中毒:[/color]毒蛇猛獸,飲食中毒,藥物中毒。
   [color=Blue] * 遺傳。[/color]
    [color=Blue]* 痰飲:[/color]內臟功能失調,津液凝聚而成的病理性產物。一般以質稠濁的叫痰,清稀的稱飲。
   [color=Blue] * 瘀血:[/color]又稱蓄血,因氣虛、氣滯或血寒等原因,使血液運行不暢,或離經之血不能及時消散。瘀血形成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


[color=Red]治療法則[/color]

      治病求本,扶正袪邪,調整陰陽,調整臟腑功能,調理氣血關係,因時、因地、 因人制宜。

[color=Red]預防[/color]
   [color=Blue] * 未病防病[/color]
          o 加強精神修養,注意心理衛生
          o 順從四時,適應氣候變化
          o 飲食有節,力戒偏嗜
          o 起居有常,勞逸適度
          o 鍛鍊體格,健壯身體
            華陀創造「五禽戲」,即模仿虎、鹿、熊、猿、鳥的行動及飛翔姿態,以鍛鍊身體。
          o 避免傳染,切斷傳染途徑
    [color=Blue]* 已病防變[/color]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醫對發病的因素看法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