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骨刺未必開刀 中藥治療有效除痛

國士無雙 2012-2-1 05:53

骨刺未必開刀 中藥治療有效除痛

[url=http://web.it.nctu.edu.tw/~hcsci/hospital/other/spur1.htm]http://web.it.nctu.edu.tw/~hcsci/hospital/other/spur1.htm[/url]

[table][tr][td][color=white]「骨刺」簡介 : [/color][/td][/tr][/table]  學名為「骨質增生」的骨刺,是因骨骼長久摩擦造成組織增生的現象,在X光片中可明顯看出來。據統計,約有八成五以上的老人因骨骼老化罹患此症,已成為威脅現代人的一大疾病。
  人體內有數百個關節,每一關節有關節囊,其間會分泌關節液潤滑關節,當骨骼退化後,分泌會減少。若某一關節使用過度,關節長時間摩擦,兩旁便會產生新的骨質、即「骨刺」。
  骨刺又稱為退化性關節病變,主要是肌肉韌帶經長期牽動或過度載重壓迫出來的,因此,常出苦力須彎腰背重物者最易罹病。理論上,骨刺可長在任何關節,但最常發生處是在活動最頻繁的關節,如脊椎、膝關節、足關節等。[img]http://web.it.nctu.edu.tw/~hcsci/hospital/other/spur3.jpg[/img]
  許多人談骨刺色變,它真的如此可怕嗎?其實並非如此。骨刺本身並不會帶來疼痛,很多人關節長出了骨刺,但並沒有引起神經痛,便沒問題,它只是骨頭承受長期壓力而增生的自然現象。但是如果引起關節發炎,產生各種症狀時,則必須治療與保養。
  一般來說,骨刺若長在頸脊椎後側,常會造成手部痠麻、疼痛、無力;若長在腰椎背側,則會造成坐骨神經痛而有下肢痠、麻、痛、無力或腰、臀部疼痛。
  骨刺雖是引起許多中老年人神經痛的主因,不過臨床發現,年輕人因姿勢不當,年紀輕輕即出現骨刺者也愈來愈常見。尤其年輕女性為求體態優美,足登兩、三寸高跟鞋,如此一來,上身隨之前傾,身體為保持平衡,只得加大腰椎彎曲角度,造成脊椎負荷過量。另外,仰睡時枕頭過高或長期趴睡,也容易造成脊椎壓力,久而久之,便形成骨刺。
  許多骨刺患者經常都會疑惑到底要不要開刀?其實只有少數的患者因壓迫的程度太厲害,無法以藥物或復健有效治療時才須動刀,一般人只要物理及藥物治療即可改善,不一定要開刀。
[table][tr][td][color=white]中醫治療骨刺 : [/color][/td][/tr][/table]  至於中醫治療骨刺,主要在減少導致神經痛的各種誘因,並非去除骨刺。有人認為,服用中藥後,骨刺也不會消失,那中藥又有什麼效果?事實上,骨刺誘發的神經痛,主要是關節炎引發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而壓迫到神經所致。如果能消除周圍軟組織腫脹,即可減少神經壓迫所引起的各種疼痛症狀,服用中藥「增生湯」就可達到上述的作用,這就是內服中藥有效的主因。

[img]http://web.it.nctu.edu.tw/~hcsci/hospital/other/spur1.jpg[/img][color=blue]開車族最好在腰椎處加墊子支撐,以避免長骨刺。[/color]
  「增生湯」係清代名醫林如嵩的處方,是中醫治療骨刺的重要方劑,根據中醫典籍「傷科方藥匯粹」記載,具有行血止痛、消炎退腫、強壯筋骨的作用。臨床實驗發現,使用中藥治療骨刺有很好的效果。
  為了避免受到骨刺之苦,從年輕時就必須注意飲食均衡和鈣質補充,並保持正確的坐姿與睡姿,以及適當的運動增強腹肌與背肌,都是預防骨刺增生的保健之道。【2004/12/13 民生報】

國士無雙 2012-2-1 06:11

[url=http://health.sinchew-i.com/node/1004]http://health.sinchew-i.com/node/1004[/url]

未損傷主要神經功能‧中醫外敷內服可治骨刺
[list][*] 2009-01-15 16:01[/list]

                                             
[list]                                                                  [*]                                                [align=center]                                                  [img]http://health.sinchew-i.com/files/preview/292x300.2009.01.15.qg523a08-ycw.JPG[/img]                                                [/align]                                                                        [align=left][float=left][size=12px]中醫師楊順德:紅外線外敷的藥方可軟化骨刺,進而將之縮小至不會壓迫神經的體積,這也是治療的目標。(圖:光明日報)[/size][/float][/align][/list]                                                                                
                       

                                                                                                                                                  [size=15px](檳城)骨刺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幾乎無人能倖俛,纏綿難癒、反復發作,令患者很痛苦。西醫治療多需開刀,但部份病者不希望通過開刀治療。擅於骨科的中醫師表示,只要骨刺沒有完全壓迫和損傷主要的神經功能(即只是影響生活素質,但未至威脅生命),無須開刀治療,只需經過中醫治療骨刺的主要方法外敷(含有直接克制骨刺的藥物),必要時再配以點穴和針灸,即可讓骨刺消退至沒有壓迫神經。患者痊癒後再努力運動,將有助預防骨刺復發。[/size]
[size=15px]擅於骨科的中醫師楊順德說,骨質增生(骨刺)通常在頸椎、胸椎、腰椎、膝部和跟骨,其中以頸椎、腰椎與跟骨較為普遍。[/size]
[size=15px]他指出,如果頸部椎體骨質增生,壓迫到神經會引起手發射性的疼痛,或麻木、手肌肉萎縮。若腰部椎體骨質增生,會壓迫脊髓和神經根,可出現腰腿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而下肢麻木分小腿外側、足背、足跟或足蹠。[/size]
[size=15px][color=blue]外敷藥方軟化骨刺[/color][/size]
[size=15px]“由於跟骨負重較大,約占整個足部負重的50%,致使跟骨下軟組織遭受反覆擠壓和刺激,日久可在跟骨結節負重處產生骨質增生,形成跟骨骨刺。疼痛部位多在跟骨下方著力處。”[/size]
[size=15px]他說,中醫會綜合採用點穴、內服藥物、外敷法、拔罐、針灸醫治骨刺,當中以外敷法為主要療法,它的療效是點穴和針灸無可媲美的。不過,外敷與內服中藥必須同時進行。[/size]
[size=15px]“外敷的藥方可軟化骨刺,進而將之縮小至不會壓迫神經的體積,這也是治療的目標。此外,這方法也可減輕疼痛、行血活絡。”[/size]
[size=15px]楊順德指出,外方通常會用黃、黨參、附子、杭菊、葛根、木瓜、川牛膝、威靈仙、當歸、桃仁、紅花、白芍、土鱉蟲、炮山甲、熟地、骨碎補、肉桂、火段龍骨等,還需配合青草藥,以得到最好的療效。但他呼吁患者必須經過醫師的診斷,始可自行買藥外敷,以免弄巧反拙,加劇情況。[/size]
[size=15px][color=blue]骨刺無法完全治癒[/color][/size]
[size=15px]他強調,直至目前為止,將骨刺完全化無仍是天方夜譚。骨骼除了骨質,還有其他物質,如鈣化的韌帶,我們不能將之也軟化,這會破壞它的功能。[/size]
[size=15px]“一個療程12次,有些人只需一個療程,有些人可能要5個療程始能痊癒,視骨刺的嚴重程度而定。開始時,每週進行3至4次,逐漸復原後,就減至每週1次。此療法分兩種,即紅外線外敷和在家外敷。”[/size]
[size=15px]他說,紅外線外敷是在醫師診所進行,為時半小時。醫師先將紗佈置放在患者患處上,然後涂抹藥劑,接著用紅外線或微電波照射半小時再除下。紅外線的作用是消炎止痛、行血活絡,再配合藥方的軟化作用,就有更好的療效。[/size]
[size=15px]“如果情況嚴重,除了在診所外敷,仍須在家進行外敷。醫師會提供藥膏貼,每天臨睡前貼於患處8小時,此時不需要紅外燈或微電波照射。”[/size]
[size=15px][b]點穴拔罐針灸均有益
嚴重骨刺須手術[/b][/size]
[size=15px]中醫師楊順德說,點穴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止痛;內服藥物可強化肌肉、神經的功能,有止痛、改善健骨之效。另外,做拔罐、針灸對骨刺有一定的幫助。[/size]
[size=15px]“若骨質增生太厲害、很尖,已嚴重壓迫和損害神經,影響重要功能,不能以中醫治療,必須儘快開刀。”[/size]
[size=15px]不過,他多要求病人先照X光,看了結果才決定採用哪種療法。[/size]
[size=15px]他說,在治療過程中,可以通過鍛煉,增強腰背肌肉的肌力,減輕疼痛,如練氣功、打太極拳,或進行腰部的各種活動,但練習時間不可過長,這對骨刺治療非常有效。[/size]
[size=15px]“如果選擇西醫治療,術後也需運動,如打太極或氣功。這兩種運動都有助於提升身體的元氣,也令骨骼強壯,預防骨刺復發。”[/size]
[size=15px]另外,多做與患處有關的運動,如健頸運動,可以協助痊癒和復發。最容易令人忽略的護理細節是姿勢不當,因此患者必須確保自己在行、走、站、坐、拾拿東西時使用正確的姿勢,以免疾病復發。[/size]
[size=15px][b]錘擊法治跟骨骨刺
海綿跟墊減少壓迫[/b][/size]
[size=15px]中醫師楊順德表示,在醫治跟骨骨刺方面,除了採用外敷,也可採用錘擊法。[/size]
[size=15px]“患者俯臥位,膝關節屈曲使小腿呈直立狀,醫者用硬橡膠錘或木錘進行錘擊。首先,錘擊周圍,之後逐漸用力錘擊跟骨中心,錘擊時準確而輕快,每日一次,每次1分鐘左右。”[/size]
[size=15px]在護理方面,患者可使用海綿跟墊,可減少局部壓迫,或將鞋墊後跟加厚,在後跟部挖一個孔。此孔正對足跟疼痛的部位,以減少行走時壓迫或刺激,減輕疼痛。(光明日報/良醫‧報導:陳曉雲)[/size]

國士無雙 2012-2-1 06:16

如何保養椎間板 防止軟骨脫出

[url=http://web.it.nctu.edu.tw/~hcsci/hospital/other/vertebra2.htm]http://web.it.nctu.edu.tw/~hcsci/hospital/other/vertebra2.htm[/url]

2003/11/14 轉載自
[url=http://www.cheeryland.com/m_disease/disease_detail.asp?tk=15&ckid=21&cid=104][color=#0066cc]CheeryLand 芝蘭健康網[/color][/url]

簡介 :

  許多人都曾有過腰痠背痛的經驗。由於這種毛病經常可見,許多人也經常會忽略了儘早預防與治療的重要,致使他們終生為腰痠背痛所困惱。

  在骨科疾病中,腰痠背痛的病人為數日多。這類病人大部分是由於腰背部的骨骼、韌帶、關節病變或外傷而引起,也有極少數是因為腹部器官、血管、腫瘤或精神病、老化現象所引起。另外,發燒感冒引起周身不適時,也會使人感覺到腰痠背痛。

  在腰背部器官引發的腰痛中,以軟骨脫出的病人最普遍。軟骨脫出,在醫學上的正式稱呼是腰椎間板脫出症。椎間板是介於兩個脊椎體中間的半彈性組織,人體能夠向前後左右彎曲,或作槓桿原理搬運東西的動作,都要依靠椎間板的作用,緩和脊椎骨間的摩擦與拉傷。

  換句話說,椎間板脫出症就是脊椎體中的椎間板受到擠壓。

  所謂椎間板,也就是分隔每一根脊椎骨間的靠墊。每一塊椎間板都有一個堅硬的外殼,可以保護中心的柔軟組織。如果這個外殼日漸脆弱,裡面的組織就會向外擠壓,壓迫神經的根,甚至壓迫到脊髓。結果就造成背痛、麻木或其他神經性病症。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坐骨神經痛。椎間板脫出也稱脊椎軟骨脫出,許多人誤以為是脊椎上長了「骨刺」。事實上,軟骨脫出的症狀包括,兩腿會麻、痠、痛、會引起坐骨神經痛。依軟骨脫出對脊椎神經所形成的壓力的程度,這種腰骨疼痛多半會造成單側疼痛,與腫瘤或其他病變引起的兩側或全面的疼痛不太一樣。

  它純粹是物理性的骨骼壓迫所致,並非任何病毒或細菌感染,也不是發炎或膿腫;因此,只需將壓迫軟骨的原因去除,自然就不會有疼痛;同時,只要日常生活中注意個人的坐姿及運動姿勢,即可預防軟骨脫出。

病因 :

 在現代生活中,過度使用沙發椅、軟床、軟皮的大型座椅,或經常開車、彎腰做家事與搬東西,都可能因為脊椎骨的不當彎曲,致使脊椎間的軟骨脫出。也就是說,椎間盤突出是因為姿勢不良,過度使用脊椎附近的肌肉導致,通常發生在頸椎與腰椎,常因壓迫神經造成疼痛、肌肉僵硬,若壓迫到神經根,還會導致坐骨神經痛等問題。

  人在行走、站立、坐下、撿東西或突然扭動時,你的椎間板和脊椎都會受到輕微的壓力─這種壓力一天要經歷數百回。經過這樣的扭曲和耗損,脊椎要恢復元氣就必須維持血液循環良好、及時供應新鮮的氧氣和養分,並帶走細胞產生的廢物。血液的供應來自於腰部動脈,它從人體主動脈分出,經心臟往下沿著脊椎直到腳部;動脈帶來氧氣和養分,靜脈則將細胞中的廢物帶走。

  不幸的是,在所有人體動脈中,腹部動脈是最容易引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Atherosclerotic plaques)的主動脈之一,這種疾病會使血液逐漸凝結成塊,終至堵塞血液流通。

  一般來說有背痛毛病的人,下背部通常都有兩條動脈是堵塞的,或者至少還有一條是雖未堵塞,卻已經變窄。

  有的兒童在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在腹部動脈出現粥樣硬化症的病癥,而有些人──可能高達百分之十──在二十歲的時候,血管就已發生阻塞,而最容易形成粥樣症的就是腰部動脈中某一個開口處。

  如果你得了粥樣硬化症,那麼你本來靠每一次心跳補充養分的脊椎骨和椎間板,就會漸漸被切斷了主要的供應管線,最後只好從附近比較小的血管中攝取氧氣和養分,結果導致你的椎間板開始起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拿起一箱書,或動作太劇烈,會因為缺乏強壯而有彈性的椎間板支撐,脊椎骨就可能開始移位。椎間板也可能脫出,使中間脊的髓質流出,附近的神經就會被擠壓。血液流通的不足也意味著廢物會沈積在組織內,刺激神經末稍。

  芬蘭科學家發現有長期背痛毛病的人,腰部動脈血管阻塞的情形比無背痛者更嚴重,而且阻塞的情況愈嚴重,靠血液供給養分的椎間板 就變性得更厲害。這些發現解開了許多脊椎研究人員長期難解之謎:有背痛毛病的人為什麼跟心臟病患者類似,也有動脈方面的問題。如果身體某一部分動脈出現阻塞的情況,通常就表示其他部分也有類似的問題。心臟動脈有血栓問題的人,很可能腿動脈也有血栓。中年出現陽痿現象的男性(陽痿通常是血液流動受阻的癥兆),在兩年之內心臟病發或中風的機率高達四分之一。如果背痛是因為腹部動脈血栓引起,那麼如何防止這類血栓就是當務之急。防範之道就和預防心臟動脈血管阻塞一樣。

1.儘量避免動手術:切除一片椎間板─很傷身,問題更在於,很多病人術後遭遇的痛苦,似乎不比術前少,有時甚至更嚴重。很多病人手術後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後,又因為各種併發症而必須回到醫院再次開刀。研究已發現以下三項事實:  

第一,對很多病患而言,手術無法減輕他們的痛苦。醫學期刊上已刊載過無數文章指出,雖然有時候為避免神經受傷,必須動手術,但在絕大部分案例中,手術並非必要,反而常常使病況惡化。

  其次,研究人員在為健康且毫無背痛毛病的人做X光、電腦斷層掃描以及磁共震顯像(MRI)檢查後發現,至少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有椎間板突出或其他「異常」的毛病。

  第三,受損的椎間板通常會自動復原。就算椎間板內的組織已經脫出,通常也會自行收縮回去。

2.經常活動別老躺在床上:對大多數嚴重背痛人而言,在床上休息反而會復原得更慢。這是因為病人多活動,可以使背部更有彈性,而且也改善血液循環。

  挪威奧斯陸有一組研究人員給463名背痛病患的處方是:別躺在床上休息。這些患者都是病情嚴重,至少八個星期不能工作的人。研究人員鼓勵患者不要躺在床上休息,而要有充沛的精力並保持身體的靈活,以便增加背部血液循環,加速復原。一般來說,八個星期不能工作的人,通常有百分之六十的機率會有六個月不能返回工作崗位。但研究人員發現,使病人保持動力可以使這個機率降低到百分之三十。有氧運動已證實對脊椎狹窄益,這改變了原來一向背痛就不活動的慣例。

  目前有很多醫生都漸漸放棄沒有效果的慢性背痛治療方式,我們也開始發現人體有自然的自癒能力。這種自癒能力並非完美,但如果醫生願意不提出讓病患少動的提議,或是對於開刀能免則免,在很多情況下,人體就能逐漸康復。的確,一種全新且樂觀的背痛治療觀已經出現,而它更重視治本之道。

普林/嘌呤對椎間盤突出的影響:低普林飲食,主要是減低嘌呤的攝取,而嘌呤是核酸的一種,代謝後會成為尿酸。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如果偏高,會使得尿酸容易產生結晶,特別在膝蓋等大型關節上,在軟骨或韌帶上,導致痛風,患者關節會因此而疼痛。不過,由於脊椎關節是玻璃液腔,較少在椎間盤看到尿酸的結晶。

  另外,軟骨外圍屬於纖維組織,較多纖維蛋白或膠原蛋白之類的組成物,嘌呤的量本就不多,一般嘌呤本身應不至於導致組織膨脹,也不太可能只造成椎間盤突出部位的關節膨脹。不過,若尿酸結晶發生在椎間盤突出部位,還是有可能導致神經壓迫,使得椎間盤突出的情況加劇。

推薦使用

[list][*]維他命B6 (B6 50mg)它雖不能使緊繃痙攣的肌肉放鬆也不能使椎間板還原,但可增加人體對疼痛的抵抗力,並防止病情復發。[*]5-羥色氨酸 (5-HTP)有助於止痛,因為它能增加腦中血清素(Serotonin)的含量。[*]薑根 (Ginger Root 550mg)阻止骨骼肌病變。[*]植物酵素 (Phyto Enzymes)幫助消化及減輕肌肉緊張。[/list]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骨刺未必開刀 中藥治療有效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