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C型肝炎的中醫治療

C型肝炎的中醫治療

奇美醫學中心 中醫部主治醫師  劉彥麟醫師

    臺灣是肝炎的盛行地區,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列,每年造成近萬人死亡,危害國人健康甚巨。B型和C型肝炎病毒感染是除了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外,造成慢性輕微血清轉胺(GPT)上升的主要原因,兩者分居慢性肝炎、肝硬化與肝癌形成的第一、二位;C型肝炎比B型肝炎易演變成慢性化肝炎(70~85%),且其造成的肝細胞癌比B型肝炎還嚴重。

    以疾病的自然史來看,經過15~20年,約20%慢性C型肝炎患者會變成肝硬化,30年後約15%患者發生肝癌,且自然痊癒的機率極低(<2%)。在一般健康人口的調查,C型肝炎抗體陽性率為l~3%,估計約有30萬的感染者。

    C型肝炎主要是經由接觸血液感染,如輸血、洗腎或換腎病人、醫療從業人員、刺青、穿耳洞等,較少有母子垂直感染或經性行為感染的情況;由於血袋的篩檢,使得靜脈注射藥癮者成為接觸未經檢驗血液的高危險群,但仍有一半以上之感染者,找不出傳染途徑。

    C型肝炎至今仍無疫苗,大多數患者是透過健康檢查突然發現感染,其病程進展常是多變化的,80%沒有症狀且GPT正常者,肝切片可能有慢性持續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或肝硬化的變化,亦可由慢性肝炎直接變成肝癌,而沒有發展成肝硬化。

    在B型肝炎帶原者感染C型肝炎,有時會結束B型肝炎帶原的狀態,甚至取代B型肝炎病毒成為造成肝炎的原因,研究指出B型和C型肝炎一起感染,其肝病程度較單獨B型肝炎感染嚴重,且對肝癌的發生有加成作用。

雖然B、C二型肝炎是由不同病毒引起,但臨床表現基本相同,故中醫在辨證分型、處方及用藥皆有相似之處,此乃異病同治,審機辨證而論治之中醫基本精神所致。將之分為五型於下:

1.濕熱中阻證

    臨床表現為脅脹脘悶,噁心厭油,納差,身目發黃而色澤鮮明,尿黃,口黏口苦,大便黏滯穢臭或先乾後溏,口渴欲飲或飲而不多,肢體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黃膩,脈弦數或弦滑數。治則:清熱袪溼。處方:甘露消毒丹加減

2.肝鬱脾虛證

    臨床表現為脅肋脹滿疼痛,胸悶太息,精神抑鬱,性情急躁,納食減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脹,午後為甚,少氣懶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大便溏泄或食穀不化,每因進食生冷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加重,舌質淡有齒痕,苔白,脈沈弦。治則:疏肝健脾,處方:逍遙散加減

3.肝腎陰虛證

    臨床表現為右脅隱痛,腰膝痠軟,四肢拘急,筋愓肉潤,頭暈目眩,耳鳴如蟬,兩目乾澀,口乾咽乾,失眠多夢,潮熱或五心煩熱,形體消瘦,面色暗黑,毛髮不榮,牙齦出血,鼻衄,男子遺精,女子經少經閉,舌體瘦,舌質紅,少津,有裂紋,花剝苔或少苔,或光紅無苔,脈細數無力。治則:滋補肝腎。處方:一貫煎加減

4.瘀血阻絡證

    臨床表現為面色晦暗,或見赤縷紅絲,兩脅刺痛,肝脾腫大,質地較硬,蜘蛛痣,肝掌,女子行經腹痛,經水色暗有塊,舌質暗或有瘀斑,脈沈細澀。治則:活血化瘀。處方:血府逐瘀湯加減

5.脾腎陽虛證

    臨床表現為畏寒喜暖,四肢不溫,精神疲憊,面色不華或晦黃,少腹腰膝冷痛,食少脘痞,腹脹便溏,或晨泄,完榖不化,甚則滑泄失禁,小便不利或餘瀝不盡或尿頻失禁,下肢或全身浮腫,甚則水臌,陰囊濕冷或陽痿,舌淡胖,有齒痕,苔白或膩或滑,脈沈細弱或沈遲。治則:健脾溫腎。處方:真武湯加減

    C型肝炎的臨床表現瘀血阻絡證比B型肝炎多,有學者以苦參、虎杖、丹參、赤芍、炙鱉甲等活血化瘀藥為主進行研究,發現能改善症狀及肝功能,抗病毒遠期療效較穩定持久,病理檢測證實能改善肝細胞充血、壞死及門脈區的炎症細胞浸潤。因C型肝炎具有陰凝傷氣礙陽之特點,宜用較大劑量的生黃氏,具有升舉陽氣、透邪轉氣之功,又可輔助活血化瘀通絡藥。

    至於其養生保健之道即是保持精神舒暢,充分休息,避免房事過度,嚴禁藥物及酒精濫用,均衡飲食,少食油膩,少量多餐,加上定期驗血及超音波檢查,對病情的控制會有很大的幫助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