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視網膜研究大突破

視網膜研究大突破

                                                       
【聯合報╱本報系紐約記者丘昭琪/1日電】

2010.03.03 02:29 am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宣布,華裔科學家曾慶霖領導的研究團隊,首度在視網膜色素病變的老鼠實驗中,成功運用老鼠胚胎幹細胞替換受損的視網膜細胞,並恢復視神經系統功能。這項胚胎幹細胞移植創舉可能有助治療老年黃斑點退化,以及視網膜色素病變等失明主因的視網膜萎縮疾病。

主宰視力的「視網膜色素上皮層細胞」(RPE)一旦受損,將導致視網膜退化病變、失明、無法正常行動,甚至引發憂鬱症,目前醫學界尚無完全治癒的方法,僅能控制病情,以減緩惡化。

這項由哥大醫學院曾慶霖教授與台灣林口長庚醫院視網膜科醫師王南凱合作完成的研究,首次顯示以老鼠胚胎幹細胞移植的方法,可恢復視網膜色素病變實驗鼠的視力。研究成果將發表在3月27日出版的「移植」(Transplantation)醫學期刊。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曾慶霖說:「該研究的前景可期,因為我們已經把胚胎幹細胞成功培養為視網膜細胞,並能恢復視力;這些培養出來的細胞不僅形似視網膜細胞,實際作用也相同。」

曾慶霖說:「分化出的胚胎幹細胞可望成為治療老年黃斑點退化、青少年遺傳性黃斑點退化,以及視網膜細胞受損為主的某些病變的新策略。」

曾慶霖指出,過去以細胞治療法恢復視力的主要障礙,在於視網膜移植需要大量視網膜色素上皮層細胞,若可運用胚胎幹細胞移植方法,則視網膜色素上皮層細胞的供應將不再受限製。

曾慶霖表示,接受實驗的老鼠當中,4分之1恢復了視力;在開展人體實驗之前,研究團隊下一步的計畫是先開始人體幹細胞的研究。   

TOP

人工視網膜 台灣兩年內完成10例人體試驗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10.03.03 02:29 am

交大兩年前發表以人工視網膜晶片置入視網膜使盲人恢復視力,昨天宣布,預計到2012年完成10例人工視網膜植入手術臨床試驗,也將成為亞洲第一例。

交大校長吳重雨表示,目前人工視網膜植入手術只有歐美進行相關臨床實驗,並完成約30例成功案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蔡宜佑指出,台灣因視網膜病變導致失明案例高於歐美,過去以歐、美病患為主的移植案例,缺乏亞洲病患的評估與標準。

交大與中國醫大附設醫院合作,將組成人工視網膜植入手術臨床試驗小組,針對色素性視網膜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以及視網膜剝離等後天因素造成視障的病患,進行評估及植入手術臨床試驗。

2011年預計完成2例、2012年完成3例、2013再完成5例共10例亞洲病患視網膜植入手術,預期手術後的病患,可感受光、形狀及物體移動等視覺,提高生活品質。

吳重雨指出,人工視網膜臨床手術是把一微小的人工視網膜晶片,置入視網膜,使盲人恢復視力,手術置入的微晶片能夠與視網膜細胞介面接合,並刺激視網膜細胞,透過它們傳送視覺訊息到腦部。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校院發展會執行長鄭隆賓表示,台灣後天性失明的原因以視網膜剝離占大多數,與歐美不同,且目前在歐美實驗的晶片大小只適合歐美人眼球,這次人體試驗希望改良研發出適合台灣人的人工視網膜。

交大講座教授暨智慧型仿生系統研究中心榮譽主任劉文泰,將協助引進美國目前最先進、64像素的第二代人工視網膜人體植入臨床經驗,將可大幅縮短手術時間為1小時。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