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尤乘

尤乘

尤乘,字生洲;號無求子,清江蘇吳縣人。早年習儒,弱冠時拜李中梓為師學醫,後遍訪良師,得針灸之傳。曾任太醫院御前待值,三年後回歸鄉里。在虎丘懸壺行醫,施濟針藥,求治者甚眾。著有《壽世青編》、《勿藥須知》、《臟腑性鑒》、《喉科秘書》、《食治秘方》,並對老師所撰的《診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機沙篆》進行增補,還修訂明代賈所學的《藥呂辨義》,為傳播士材學派作出了貢獻。

尤乘,清代醫學家,生卒年代不詳,字生洲,號無求學者,吳門(今江蘇蘇州)人。自幼習儒,喜歡涉獵醫書,其表伯邢層峰為世醫,尤氏常往請教,多得指點。後來師從名醫李土材,得其親授。又遍訪名醫,並詣京城名師學習針灸,曾出任太醫院御前侍直三年。辭官返鄉後,復與同窗蔣仲芳共設診所,廣施針藥,救治甚眾。

TOP

壽世青編

《壽世青編》
作者:尤乘 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



《壽世青編》上卷


勿藥須知



仙曰︰古神聖之醫,能療人之心,預使不至於有疾。今之醫者,惟知療人之疾,而不知療人之心,是猶捨本而逐末也。不窮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安可得乎?殊不知病由心生,孽由人作。佛氏謂一切唯心造,良不誣矣。所以人之七情內起,正性顛倒,以致大疾纏身,誠非醫藥所能治療,蓋藥能治五行生剋之色身,不能治無形之七情;能治七情所傷之氣血,不能治七情忽起忽滅、動靜無端之變幻。故仙又曰︰醫不入刑官之家,藥不療不仁者之疾。蓋福有所主,禍有所司,報復之機,無一不驗。因有天刑之疾,自戕之疾。其天刑之疾,由夙世今生所積過愆,天地譴之以致斯疾,此孽源於心也;其自戕之疾者,風寒暑濕之所感,酒色性氣之所傷,六欲七情生於內,陰陽二氣攻於外,此病生於心也。《仙經》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噫!將從何處煉乎?總不出於心耳。故凡思慮傷心,憂悲傷肺,忿怒傷肝,飲食傷脾,淫慾傷腎。藥之所治,只有一半,其一半則全不系藥力,唯要在心藥也。或曰︰何謂心藥?引林鑒堂詩曰︰自家心病自家知,起念還當把念醫,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那有病來時?此之謂心藥。以心藥治七情內起之病,此之謂療心。予考歷代醫書之盛,汗牛充棟,反覆詳明,其要主於卻疾。然《內經》有一言可以蔽之,曰「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也。治有病不若治於無病,療身不若療心。吾以為使人療,尤不若先自療也。




療心法言



《素問·天真論》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老子曰︰人生以百年為限,節護乃至千歲。如膏之小炷與大炷耳。人大言我小語,人多煩我少記,人悸怖我不怒。淡然無為,神氣自滿。此長生之藥。


劉河間曰︰形者生之捨也,氣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以氣充,氣耗形病,神根據氣立,氣合神存。修真之士,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持滿御神,專氣抱一。以神為車,以氣為馬。神氣相合,可以長生。又曰︰全生之術,形氣貴乎安,安則有倫而不亂。精神貴乎保,保則有要而不耗。故保養之道,初不離乎形氣精神。


達摩曰︰心不緣境,住在本源。意不流散,守於內息。神不外役,免於勞傷。人知心即氣之主,氣即形之根。形者氣之宅,神形之具,令人相因而立。若一事有失,即不合於至理,可能久立焉?


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直指》曰︰清謂清其心源,靜謂靜其氣海。心源清則外事不能擾,性定而神明;氣海靜則邪欲不能作,精全而復實。


《指歸》曰︰游心於虛靜,結志於微妙,委慮於無慾,指歸於無為。故能達生延命,與道為久。


《妙真經》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養生者,慎勿失道;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


《元道真經》曰︰生可冀也,死可畏也。草木根生,去土則死。魚鱉沉生,去水則死。人以形生,去氣則死。故聖人知氣之所在,以為身寶。


《仙經》曰︰精氣神為內三寶,耳目口為外三寶。常令內三寶不逐物而流,外三寶不誘中而擾。


又曰︰毋勞爾形,毋搖爾精。歸心靜默,可以長生。


《定觀經》曰︰惟令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塞。舊孽日銷,新孽不造。無所掛礙,迥脫塵病。


又曰︰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


重陽祖師曰︰老人於十二時中,行住坐臥,一切動中,要把心似泰山,不搖不動,謹守四門,眼耳鼻口,不令內入外出。此名養壽,要緊。


《真人大計》曰︰奢懶者壽,慳靳者夭,放散劬勞之異也。田夫壽,膏粱夭,嗜欲多少之驗也。處士少疾,遊子多患,事務簡煩之殊也。故俗人競利,道士罕營。


《唐書》曰︰多記損心,多言耗氣。心氣內損,形神外散,初雖不覺,久則為弊。


《元始真經》曰︰喜怒損性,哀樂傷神,性損則害生,故養性以全氣,保神以安身,氣全體平,身安神逸。此全生之訣也。


《洞神經》曰︰養生以不損為延年之術,不損以為有補衛生之經。


《天真論》曰︰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


《莊子》曰︰能遵生者,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又曰︰吾生也有涯,而智也無涯,以有涯逐無涯,殆矣已而。為智者,殆而已矣。


《秋聲賦》雲︰奈何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此士大夫通患也。又曰︰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人常有多思多憂之患,方壯遽老,方老遽衰。反此亦長生之法。


孫思邈曰︰多思則神殆,多念則智散,多欲則智昏,多事則勞形,多言則氣乏,多笑則傷藏,多愁則心懾,多樂則語溢,多喜則妄錯昏亂,多怒則百節不定。


《小有經》曰︰才所不勝而強思之,傷也;力所不任而強舉之,傷也;深憂而不解,重喜而不釋、皆傷也。


《淮南子》曰︰太喜墜陽,太怒破陰,是以君子有節焉。


《玄珠》曰︰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脈絡傷,傷陽則衄血,傷陰則下血。


《書》曰︰行走勿語,傷氣,語多則住而再語。笑多則腎轉腰疼。


《神仙傳》曰︰養壽之道,但莫傷之而已。


《素問》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


《真訓》曰︰眼者身之鏡,耳者體之牖,視多則鏡昏,聽眾則牖閉。面者神之庭,發者腦之華,心悲則面焦,腦減則發素。精者體之神,明者神之寶,勞多則精散,營竟則明消。


《妙真經》曰︰視過其目者明不居,聽過其耳者精不守,愛過其心者神不居,牽過於利者動則懼。


《真誥》曰︰鏡以照面,智以照心,鏡明則塵垢不染,智明則邪惡不生。


《陰符經》曰︰淫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世之人不能秉靈燭以照迷情,持慧劍以割愛慾。流浪生死之海,害生於恩也。


《河圖帝視萌》曰︰侮天地者凶,順天時者吉,春夏樂山高處,秋冬居卑深藏。吉利多福,壽考無窮。


《西山記》曰︰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乎天地,應乎萬類,和之於始,和之於終,靜神災想,生之道也。


《衛生訣》雲︰凡人一日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減之一息則寒,加之一息則熱。臟腑不和,諸疾生焉。故元氣在保養,谷神在守護。


呂洞賓曰︰寡言語以養氣,寡思慮以養神,寡嗜欲以養精。精生氣,氣生神,神自靈也。是故精絕則氣絕,氣絕則命絕也。是故精氣神,人身之內三寶也。


齊丘子曰︰喬松所以能凌霜雪者,藏正氣也;美玉所以能犯烈火者,蓄至精也。是以大人晝運靈旗,夜錄神芝,覺所不覺,思所不思,可以冬御風而不寒,夏御火而不熱。故君子藏正氣,可以遠鬼神,伏奸佞。蓄至精者,可以保生靈,躋福壽,是以貴乎養氣也。


《素問》曰︰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長有天命。


又曰︰食風者靈而延壽算,食谷者多智而勞形神,食草者癡愚而力足,食肉者勇鄙而多嗔,服氣者常存而得道。


《傳》曰︰雜食者,百病妖邪所鍾。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焉。所以服氣者千年不死,故身飛於天,食谷者千百皆死,故形歸於地。


《白玉蟾》曰︰薄滋味以養氣,去嗔怒以養性,處卑下以養德,守清靜以養道。


學山曰︰食飲有節,脾土不洩;調息寡言,肺金自全;動靜以敬,心火自定;寵辱不驚,肝木自寧;恬然無慾,腎水自足。


益州老人曰︰凡欲身之無病,必須先正其心,使其心不亂求,心不狂思,不貪嗜欲,不著迷惑,則心君泰然矣。心君泰然,則百骸四體雖有病不難治療。獨此心一動,百患為招,即扁鵲華佗在旁,亦無所措手乎。


林鑒堂安心詩



我有靈丹一小錠,能醫四海群迷病。些兒吞下體安然,管取延年兼接命。安心心法有誰知?卻把無形妙藥醫。醫得此心能不病,翻身跳入太虛時。念雜由來業障多,憧憧擾擾竟如何?驅魔自存玄微訣,引入堯天安樂窩。人有二心方顯念,念無二心始為人。人心無二渾無念,念絕悠然見太清。這也了時那也了,紛紛攘攘皆分曉。雲開萬里見清光,明月一輪圓皎皎。四海遨遊養浩然。心連碧水水連天。津頭自存漁郎問,洞裡桃花日日鮮。


《性理》曰︰夫人之心,皆明鏡也。聖人特不塵之耳。夫人之心,皆止水也,聖人特不波之耳。又朱晦曰︰學人常要提醒此心,惺惺不昧,如日中天,群邪自息,同一旨也。


養心說



夫心者,萬法之宗,一身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與天地而可通,為神明之主宰,而病否之所由系也。蓋一念萌動於中,六識流轉於外,不趨乎善,則五內顛倒,大疾纏身。若夫達士則不然,一真澄湛,萬禍消除。老子曰︰夫人神好清而人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盂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所以妄想一病,神仙莫醫。正心之人,鬼神亦憚,養與不養故也。目無妄視,耳無妄聽,口無妄言,心無妄動。貪嗔癡愛,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宜過擾。既事不可留住,聽其自來,應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恐懼,好樂憂患,皆得其正,此養之法也。


養肝說



夫肝者,魂之處也,其竅在目,其位在震,通於春氣,主春升發動之令也。然木能動風,故《經》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又曰︰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設氣方升,而煩勞太過,則氣張於外,精絕於內。春而邪辟之氣積久不散,至夏未痊,則火旺而真陰如煎,火炎而虛氣逆上,故曰煎厥。按《脈解論》曰︰肝氣失治,善怒者名日煎厥。戒怒養陽,使生生之氣相生於無窮。又曰︰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菀,結也。怒氣傷肝,肝為血海,怒則氣上,氣厥則絕,所以血菀上焦,相迫曰薄,氣逆曰厥,氣血懼亂,故曰薄厥。積於上者,勢必厥而吐也。薄厥者,氣血之多而盛者也。所以肝藏血,血和則體澤,血衰則枯槁,故養肝之要在乎戒念,是攝生之第一法也。


養脾說



脾者後天之本,人身之倉廩也。脾應中宮之土,土為萬物之母。如嬰兒初生,一日不再食則饑,七日不食則腸胃涸絕而死。《經》曰︰安谷則昌,絕谷則亡。蓋谷氣入胃,灑陳六腑而氣至和,調五臟而血生,而人資以為生者也。然土惡濕而喜燥,飲不可過,過則濕而不健;食不可過,過則壅滯而難化,病由是生矣。故飲食所以養生,而貪嚼無厭,亦能害生。《物理論》曰︰谷氣勝元氣,其人肥而不壽。養性之術,常令谷氣少則病不生。谷氣且然,矧五味饜飫為為五內害乎!甚而廣搜珍錯,爭尚新奇,恐其性味良毒,與人臟腑宜忌,尤未可曉。故西方聖人使我戒殺茹素,本無異道。人能戒殺則性慈而善念舉,茹素則心清而腸胃濃。無嗔無貪,罔不由此。外考禽獸肉食,谷者宜人,不可不慎。


養肺說



肺者髒之長也,心之華蓋也,其藏魄,其主氣,統領一身之氣者也。《經》曰︰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充之則耐寒暑,傷之則百邪易侵,隨事痿矣。故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七情之害,皆氣主之也。直養無害,而後得其所以浩然者,天地可塞,人之氣與天地之氣可一也,道氣可配,人之氣與天地之氣可通也。先王以至日閉關,養其微也。慎言語,節飲食,防其耗也。



養腎說



腎者先天之本,藏精與志之宅也。《仙經》曰︰借問如何是玄牝,嬰兒初生先兩腎。又曰︰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是故人未有此身,先生兩腎,蓋嬰兒未成,先結胞胎,其象中空,一莖透起,形加蓮蕊。一莖即臍帶,連蕊即兩腎也,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脈之根,呼吸之主,三焦之原。人資以為始,豈非天地之根乎,而命寓焉者。故又曰︰命門天一生水,故曰坎水。夫人慾念一起,熾若炎火,水火相剋,則水熱火寒,而靈台之焰,藉此以滅矣。使水先枯涸,而木無所養,則肝病。火炎則土燥而脾敗,脾敗則肺金無資,咳嗽之症成矣。所謂五行受傷,大本已去,欲求長生,豈可得乎!《莊子》曰︰人之大可畏者,衽席之間不知戒者故也,養生之要,首先寡慾。嗟乎!元氣有限,情慾無窮。《內經》曰︰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竭其精,此當戒也,然人之有欲,如樹之有蠹,蠹甚則木折,欲熾則身亡。《仙經》曰︰無勞爾形,無搖爾精,無使爾思慮營營,可以長生,智者鑒之。


齋說



夫世之持齋,往往以齋之說為誤,何也?茹素而已,不復知有齋之實事。意謂茹素可以弭災集福,卻病延年,則謬矣,《玉華子》曰︰齋者,齊也。齊其心而潔其體也,豈僅茹素而已。所謂齊心者,澹志寡營,輕得失,勤內省,遠葷酒;潔其體者,不履邪徑,不視惡色,不聽淫聲,不為物誘。入室閉戶,燒香靜坐,方可謂之齋也。誠能如是,則身中之神明自安,升降不礙,可以卻病,可以長生,可以迪福弭罪。


食忌說



《太乙真人七禁文》其六曰︰美飲食,養胃氣,彭鶴林雲︰夫脾為髒,胃為腑,脾胃二氣,互相表裡。胃為水穀之海,主納水谷,脾在中央,磨而消之,化為氣血,以灌溉臟腑,榮養週身。所繫最重修養之士,不可不美其飲食以調之。所謂美者,非水陸畢具異品珍饈之謂也。要在乎生冷勿食,粗硬勿食,勿強食,勿強飲。先饑而食,食不過飽;先渴而飲,飲不過多。孔子曰︰食 ,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凡此者皆損胃氣,非惟致病,亦乃傷生,欲希長年,斯宜深戒,而奉老慈幼,與觀頤者審之。


食飲以宜



飲食之宜,當候已饑而進食,食不厭細嚼,仍候焦渴而引飲,飲不厭細呷。毋待饑甚而食,食勿過飽。時覺渴甚而飲,飲勿過多。食不厭精細,飲不厭溫熱。五味毋令勝谷味,肉味毋令勝食氣。食必先食熱,後食冷。


居室安處論



天隱子曰︰吾謂安處者,非華堂邃宇,重 廣榻之謂也,在乎南面而坐,東首而寢,陰陽適中,明暗相半。屋無高,高則陽盛而明多;屋無卑,卑則陰盛而暗多。故明多則傷魄,暗多則傷魂,人之魂陽而魄陰。苟傷明暗,則疾病生焉。此所謂居處之室,尚使之然。況天地之氣,有亢陽之攻肌,淫陰之侵體,豈可不防慎哉。修身之士,倘不法此,非安處之道。曰︰吾所居室,四邊皆窗戶,遇風即合,風息即開;吾所居室,前簾後屏,太明即下簾,以和其內映,太暗則捲簾,以通其外耀。內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俱安,則身安矣。明暗且然,況太多思慮,太多情慾,豈能安其內外哉。


居處宜忌說



《保生要錄》曰︰人之家室,土濃水深,居之不疾。凡人居處,隨其方所,皆欲土濃水深。土欲堅潤而黃,水欲甘美而清。常坐之處,令其四面周密,勿令小有細隙,致風得入,人不易知,其傷人最重,初時不覺,久能中人。夫風者,天地之氣也,能生成萬物,亦能損人,有正有邪故耳。初入腠理,漸至肌膚,內傳經脈,達臟腑,傳變既深,為患不小。故《素問》雲︰夫上古聖人之教下民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又《養生書》雲︰避風如避箭。若盛暑所居,兩頭通屋,弄堂夾道,風回涼爽,其為害尤甚,養生者當慎之。


寢室宜忌說



凡人臥床常令高,則地氣不及,鬼吹不幹。鬼氣侵人,常因地氣上逆耳。人臥室宇,當令潔淨,淨則受靈氣,不潔則受故氣。故氣之亂人室宇,所為不成,所根據不立,即一身亦爾,當常令沐浴潔淨。


臥時祝法



《黃素四十四方經》雲︰夜寢欲合眼時,以手撫心三過,閉目微祝曰︰太靈九宮,太乙守房,百神安位,魂魄和同,長生不死,塞滅邪凶,咒畢而寢。比名九宮隱祝寢魂之法。常能行之,使人魂魄安寧,永獲貞吉。


睡訣



西山蔡季通雲︰睡側而屈,覺正而伸,早晚以待,先睡心,後睡眼。朱晦 謂未發之妙。


《千金方》雲︰半醉酒,獨自宿,軟枕頭,暖蓋足,能息心,自瞑目。陸平泉雲︰每夜欲睡,必走千步始寢。


《論語》曰︰食不語,寢不言,寢臥不得多言笑。五臟如鍾盤,不懸則不可發聲。


伏氣有三種眠法︰病龍眠,屈其膝也︰寒猿眠,抱其膝也;龜鶴眠,踵其膝也。



孫真人衛生歌



天地之間人為貴,頭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遺體宜保之,箕疇五福壽為最。衛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並大醉。三者若還有一焉,須防損失真元氣。欲求長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還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方延命。貪慾無窮志卻精,用心不已走元神。勞形散盡中和氣,更復何能保此身。心若太費費則竭,形若太勞勞則歇。神若太傷傷則虛,氣若太損損則絕。世人欲知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少。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春噓明月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閒。秋定收金肺潤,冬吹腎水得平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尤勝保神丹。發宜多梳氣宜煉,齒宜頻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崑崙,雙手揩摩常在面。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鹹。夏要增辛減卻苦,秋辛可省便加酸。季月可鹹甘略戒,自然五臟保平安。若能全減身康健,滋味偏多多病難。春寒莫放綿衣薄,夏月多汗須換著。秋冬衣冷漸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藥。惟有夏月難調理,內有伏陰忌涼水。瓜桃生冷忌少餐,免致秋來生瘧痢。君子之人守齋戒,心旺腎衰宜切記。常令充實勿空虛,日食須當去油膩。太飽傷神饑傷胃,太渴傷血並傷氣。饑餐渴飲勿太過,免致膨傷心肺。醉後強飲飽強食,未有此生不成疾。人資飲食以養身,去其甚者自安適。食後須行百步多,手摩臍腹食消磨。夜半雲根灌清水,丹田濁氣切須呵。飲酒可以陶性情,太飲過多防有病。肺為華蓋倘受傷,咳嗽勞精能損命。慎勿將鹽去點茶,分明引賊入其家。下焦虛冷令人瘦,傷腎傷脾防病加。坐臥切防腦後風,腦內入風人不壽,更兼醉飽臥風中,風才一入成災咎。雁有序兮犬有義,黑鯉朝北知臣禮。人無禮義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養體須當節五辛,五辛不節損元神。莫教引動虛陽發,精竭神枯定喪身。不問在家並在外,若遇迅雷風雨至,急須端肅敬天威。靜室收心須少避,恩愛牽纏不自由,利名縈絆幾時休。放寬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頭。


頂天立地非容易,飽食暖衣寧不愧。思量無以報洪恩,早暮焚香謝天地。身安壽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積善多。惜命惜身兼惜氣,請君熟玩衛生歌。


真西山衛生歌



萬物惟人為最貴,百歲光陰如旅寄。自非留意修養中,未免疾苦為身累。何必餐霞餌大藥,妄意延令等龜鶴,但於飲食嗜欲間,去其甚者將安樂。食後徐行百步多,兩手摩脅並胸腹。須臾轉手摩腎堂,謂之運動水與土。仰面常呵三四呵,自然食毒瓦斯消磨。醉眠飽臥俱無益,渴飲饑餐尤戒多。食不欲粗並欲速,寧可少餐相接續。若教一頓飽充腸,損氣傷脾非爾福。生冷粘膩筋韌物,自死牲牢皆勿食。饅頭閉氣宜少餐,生膾偏招脾胃疾。酢醬胎卵兼油膩,陳臭臭醃HT 盡陰類。老弱若欲更食之,是借寇兵毋以異,炙 之物須冷吃,否則傷齒傷血脈。晚食常宜申酉時,向夜徒勞滯胸膈。飲酒莫教令大醉,大醉傷神損心志。酒渴飲水並啜茶,腰腳自茲成自墜。常聞避風如避箭,坐臥須當預防患。況因食後汗孔開,風才一入成癱瘓。不問四時俱暖酒,太熱太冷莫入口。


五味偏多不益人,恐隨臟腑成災疚。視聽行坐不可久,五勞七傷從此有。四肢亦欲得小勞,譬如戶樞終不朽。臥不厭縮覺即舒,飽宜沐浴饑宜梳。梳多浴少益心目,默寢暗眠神晏如。四時惟夏難調攝,伏陰在內腸易滑。補腎湯丸不可無,食物稍冷休啜。心旺腎衰何所忌,特忌疏通洩精氣。寢處尤宜嚴密間,宴居靜慮和心氣。沐浴盥漱皆暖水,簟涼枕冷俱弗宜。瓜茄生冷不宜人,豈獨秋來作瘧痢。伏陽在內冬三月,切忌汗多洩精氣。陰霧之中莫遠行,豪雨迅雷宜速避。道家更有頤生旨,第一戒人少嗔恚。秋冬日出始穿衣,春夏雞鳴宜早起。子後寅前睡覺來,瞑目叩齒二七回。吸新吐故毋令誤,咽漱玉泉還養胎。指摩手心熨兩眼;仍更揩摩額與面。中指時時擦鼻莖,左右耳根筌數遍。更能幹浴一身間,按時須扭兩肩。


縱有風勞諸濕氣,何憂腰背復拘攣。噓呵呼嘻吹及 ,行氣之人分六字。果能根據用口訣中,新舊有 皆可治。聲色雖雲屬少年,稍知撙節乃無愆。閉精息氣宜聞早,莫使羽苞火中燃。有能操履常方正,於利無貪名不競。縱向歌中未盡行,可保週身亦無病。


養神氣銘



神者氣之子,氣者神之母,形者神之室。氣清則神暢,氣濁則神昏,氣亂則神勞,氣衰則神去,神去則形腐。人以氣為道,道以氣為生,生道兩存,則長生久視。


孫真人養生銘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疲心易役,氣弱病來侵。勿使悲歡極,常令飲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寢鳴天鼓,晨興漱玉津。妖邪難犯己,神氣自全身。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壽天休論命,修形在本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謹疾箴



凡人富貴名利,勿強求之,而況此身父母之所遺;才情意氣,勿競爭之,而況此身妻之所仰。身之柔脆,非木與石,傷之七情,報以百疾。疾之既來,有術奚施,疾之未來,有術不知。我明告子,子尚聽之,色之悅目,惟男女之欲,思所以遠之,如脫桎梏;味之爽口,惟飲食之欲,思所以禁之,如畏鳩毒。多言則傷氣,欲養氣者,言不費,思則損血,欲養血者,思不越。憂不可積,樂不可縱。形不可太勞,神不可太用。凡此數言,終身宜誦。


《勿藥真言》雲︰獨宿之妙,不但老年,少壯亦當如此。日間紛擾,心神散亂,全賴夜間休息,以復元氣。若日內心猿意馬,狂妄馳驅,至夜又醉飽而恣情縱慾,不自愛惜,其精神血氣,何能堪此?




導引卻病法



老子曰︰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此其旨可得而知也。余自少慕道,夙有因緣,幸遇高賢異士,得讀古聖法言,乃知性命之理,簡易淵微,捨精氣神,則別無了道之門,而老子一言,固己悉之矣。人自離母腹,三元真氣,日可生發,後為情慾所蔽,不知保養,斫喪者多。於是古聖傳授教人修補之法,呼吸吐納,存神運想,閉息按摩。雖非大道,然能勤行積久,乃可卻病延年。若夫虛勞內損,痼疾經年,即扁鵲、盧公,難於措手。苟能積氣開關,決有回生之效,久之則任督二脈交通,水升火降乃成既濟。從前受病之根,斬刈無遺。嗣後真元之氣,蒸蒸不竭。然勿謂草木無功,遂委之命也哉。余雖不敏,嘗事於斯,以謝奇,諦信專行,功臻旦夕。敢以告之同志。



內養下手訣



《易》曰︰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闔辟往來無非道也。人生以氣為本,以息為元,以心為根,以腎為蒂。天地相去八萬四千里,人心與腎相去八寸四分。此腎是內腎,臍下一寸三分是也。中有一脈,以通天息之浮沉。息總百脈。一呼則百脈皆開,一吸則百脈皆合。天地造化流行,亦不出於闔辟二字。人之呼吸,即天地之闔辟也。是乃出於心腎之間,以應天地陰陽升降之理。人能知此,養以自然,則氣血從軌,無俟乎搬運之煩,百病何自而生。如有病能知此而調之,則不治而自卻矣。下手之訣,必先均調呼吸,均調呼吸,先須屏絕外緣,順溫涼之宜,明燥濕之異。明窗淨幾,滌慮清心,閉目端坐,叩齒三十六遍,以集心神。然後以大拇指背,於手掌心勞宮穴處,摩令極熱,用拭目之大小各九遍。並擦鼻之兩旁各九遍。又以兩手摩令熱,閉口鼻氣,然後摩面,不俱遍數,以多為上,名真人起居法。次以舌舐上,攪口中華池上下,取津漱煉百次,候水澄清,一口分作三次,然嚥下,名曰赤龍取水。又曰︰玉液煉己法,最能灌溉五臟,光澤面目,潤肺止嗽,其效若神。行持時不必拘定子午,每於夜半後生氣時行之,或睡覺時皆妙。如日中閒暇時亦可。




運氣法



凡運氣法,當閉目靜坐,鼻吸清氣降至丹田,轉過尾閭,隨即提氣如忍大便狀,自夾脊雙關透上,直至泥丸,轉下鵲橋,然嚥下,仍歸丹田。初行功時,焚香一炷為度,漸增三炷,功行七日而止。凡臥病者,宜用濃褥、綿被、暖帳、重衣。不論寒暑,初行功三日,發大汗以攻陰邪之氣,進熱粥以為表汗之資。渴則漱玉泉以咽之,饑則炊熱粥以食之。饑然後食,不拘餐數。如是衣不解帶,能一月,則在床三五七年癱勞鼓膈等症,皆可刻期而愈。患在上身,收氣當存想其處;患在下體,收氣亦存想其處。放氣則歸於丹田。患在遍身,當分經絡屬上屬下,運法亦如之。女子行功,先提水門,後及谷道,運法如前。


(愚按︰人之氣,即天地之氣。故天氣不交於地,乾坤或幾乎息矣。人之所以當運其氣者,亦體天地交泰之義也。先提谷道,勿使洩也。自背至頂,使相交也。想丹田,使歸根也。不惟有療病之功,抑且多延年之效。何況於無病乎?況微病乎?是名曰修養。)


固精法



《金丹秘訣》雲︰一擦一兜,左右換手,九九之數,真陽不走。每於戍亥二時,陰旺陽衰之候,宜解衣閉息,一手兜外腎,一手擦臍下,左右換手,各兜擦九九之數,仍盤膝端坐,手齒俱固。先提玉莖,如忍小便狀,想我身中元精,自尾閭升上,直至泥丸,復過鵲橋,降至丹田,每行七次,精自固矣。


(愚按︰精者,人身真元之氣,五官百骸之主,而神魂附之,以生者也。夫神猶火也,精猶油也,油盡則燈滅,精竭則神亡。故精由氣生,神由精附。固精之法,宜急講也,半月固精,久行愈佳。)


定神法



人身入神,出入固無定在。迨病者,窮思極想,又有甚焉。若能行功,則神隨氣轉,不慮其他出,否則難乎其有定在也。故恆時必須常想玄關,思睡必須常想鼻準,如是則神不外馳而定矣。


(愚按︰神外無心,心外無道,道即神之主,心即神之宅也。然心外無道,故收放心,即神定而道在。孟子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夫放心而知求,則志氣清明,義理昭著。此定神之功驗也。今之養病者,日思丹田,思鼻準,亦收放心之法也。不曰收放心,而曰定神。蓋游心千里,無有定在,此皆神之外出,故曰定神。以上三條,乃卻病修養之大綱,外有導引等法,詳具於後。)




十二段動功



叩齒一 齒為筋骨之餘,常宜叩擊,使筋骨活動,心神清爽。每次叩擊三十六數。


咽津二 將舌舐上,久則津生滿口,盒飯咽之,嚥下 然有聲,使灌溉五臟,降火甚捷。咽數以多為妙。


浴面三 將兩手自相摩熱,覆面擦之,如浴面之狀,則鬚髮不白,即升冠鬢不斑之法,顏如童矣。


鳴天鼓四 將兩手掌掩兩耳竅,先以第二指壓中指,彈腦後骨上,左右各二十四次,去頭腦疾。


運膏肓五 此穴在背上第四椎下,脊兩旁各三寸。藥力所不到,將兩肩扭轉二七次。治一身諸疾。


托天六 以兩手握拳,以鼻收氣運至泥丸,即向天托起,隨放左右膝上,每行三次。去胸腹中邪氣。


左右開弓七 此法要閉氣,將左手伸直,右手作攀弓狀,以兩目看右手,左右各三次。瀉三焦火,可以去臂腋風邪積氣。


摩丹田八 法將左手托腎囊,右手摩丹田,三十六次。然後左手轉換如前法,暖腎補精。


擦內腎穴九 此法要閉氣,將兩手搓熱,向背後擦腎堂及近脊命門穴,左右各三十六次。


擦湧泉穴十 法用左手把住左腳,以右手擦左腳心,左右交換,各三十六次。


摩夾脊穴十一 此穴在背脊之下,大便之上,統會一身之氣血,運之大有益,並可療痔。


灑腿十二 足不運則氣血不和,行走不能爽快,須將左足立定,右足提起,灑七次,左右交換如前。右十二段,乃運導按摩之法,古聖相傳,卻病延年,明白顯易,盡人可行。莊子曰︰呼吸吐納,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由是傳之至今,其法自修養家書及醫經所載,種數頗多,又節取要約,切近者十六則,合前十二段參之,各法大概備矣。


凡行功每於子後寅前,此時氣清腹虛,行之有效。先須兩目垂簾,披衣端坐,兩手握固趺坐,當以左足後跟,曲頂腎莖根下動處,不令精竅漏洩耳。兩手當屈兩大指抵食指根,余四指捻定大指,是為兩手握固。然後叩齒三十通,即以兩手抱項,左右宛轉二十四次。(此可去兩脅積聚之邪)。復以兩手相叉,虛空托天,反手按頂二十四。(此可除胸膈中病)。復以兩手心掩兩耳,卻以第二指彈腦後枕骨二十四。(此可除風池邪氣)。復以兩手相促,按左膝左捩身,按右膝右捩身,各二十四.(此可去肝家風邪)。復以兩手一向前一向後,如挽五石弓狀,二十四次。(此可去臂腋積邪。)復大坐展兩手扭項,左右反顧,肩膊隨,二十四次。(此可去脾胃積邪)。復以兩手握固,並拄兩肋,擺撼兩肩,二十四。(此可去腰脅間之風邪)。復以兩手交捶臂及膊,反捶背上連腰股,各十四。(此可去四肢胸臆之邪)。復大坐斜身偏倚,兩手齊向上如排天狀,二十四,(此可去肺家積聚之邪。)復大坐伸足,以兩手向前,低頭扳足十二次。卻鉤所伸足,屈在膝上,按摩二十四。(此可去心包絡間邪氣)。復以兩手據地,縮身曲脊,向上十二舉。(此可去心肝二經積邪)。復以起立據床,拔身向背後視,左右各二十四。(此可去腎間風邪)。復起立徐行,兩手握固,左足前踏,左手擺向前,右手擺向後;右足前踏,右手擺向前,左手擺向後,二十四。(此可去兩肩俞之邪)。復以手向背上相捉,低身徐徐宛轉,二十四。(此可去兩肋之邪)。復以足相扭而行,前進十數步,後退十數。復高坐伸足,將兩足扭向內,復扭向外,各二十四。(此兩條,可去兩膝兩足間風邪)。行此十六節訖,復端坐垂簾,握固冥心,以舌舐上,攪取華池神水漱三十六次,作 聲嚥下,復閉氣,想丹田之火自下而上,遍燒身體內外,蒸熱乃止。


(愚按︰老子導引四十二勢,婆羅門導引十二勢,赤松子導引十八勢,鍾離引八勢,胡見素五熟導引法十二勢,在諸法中頗為妙解。然撮其功要,不過於此。學人能日行一二遍,久久體健身輕,百邪皆除,不復疲倦矣)。




四時攝生篇



凡人在氣交之中,呼吸出入皆接天地之氣。故風寒暑濕,四時之暴戾,偶一中人,壯者氣行自愈,怯者則留而為病。宜隨時加攝,使陰陽中度,是謂先幾防於未病。


春風陽氣閉藏於冬者,漸發於外,故宜發散以暢陽氣。


《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以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故人當二月以來,摘取東引桃枝並葉各一握,水三碗,煎取兩碗,空心服之,即吐卻心膈痰飲宿熱。春深稍宜和平將息,綿衣晚脫,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鼻塞咳嗽。如覺熱即去之,冷則加之、加減俱要早起之時。若於食後日中,防恐感冒風寒。春不可衣薄,令人傷寒霍亂,消渴頭痛。春凍未泮,衣欲下濃而上薄。


夏三月,人身陽氣發外,伏陰在內,是精神疏洩之時,特忌下利以洩陰氣。《內經》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英華成實,使氣得洩,若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瘧。故人常宜宴居靜坐,節減飲食嗜欲,調和心志。此時心旺腎衰,精化為水,至秋乃凝,尤須保嗇以固陰氣。常宜食熱物,使腹溫暖,如爪果、生冷、冰水、冷淘、豆粉、蜂蜜,尤不可食,食多秋時必患瘧痢,勿以冷水沐浴並浴面及背,使人得虛熱目病,筋脈厥逆,霍亂陰黃等疾。勿當風臥,勿眠中令人扇,汗出毫孔開,風邪易入,犯之患風痺不仁,手足不遂,言語蹇澀。年壯或不即病,已種病矣。氣衰者,未有不桴鼓相應者。酒後尤當禁之。


秋三月,陽氣當斂,不宜吐及發汗,犯之令人臟腑消爍。《內經》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形。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若知夏時多食瓜果涼物,宜以童便二碗,大腹檳榔五枚,細切水煎八分,生薑汁一分,和雪水三分,作兩空早服。瀉兩三行,一夏所食冷物及膀胱宿水,悉為驅逐,不能為患。雖老年者亦宜服。如小心加慎飲食者,可不必也。瀉後以薤白粥同羊腎空心服之,勝如補劑。


冬三月,天地閉,氣血藏,伏陽在內,心膈多熱,切忌發汗以洩陽氣。《內經》曰︰冬三月,謂之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故人當服浸酒藥以迎陽氣,雖然亦不可過暖,綿衣當晚著,使漸漸加濃,即大冷不宜向火烘炙,恐損目,且手足心能引火入內,令人心臟燥,血液耗。衣服亦不太炙,冬月天寒,陽氣內藏,若加以炙衣重裘,向火醉酒,則陽太甚矣,如遇春寒,閉塞之久,不與發散,至春夏之交,陰氣既入,不能攝運陽氣,致有時行熱症,甚而譫妄狂越,皆由冬月不善保陰之故。務宜自愛,寒熱適中,此為至要,乃攝生之大法也。




十二時無病法



潔一室穴南牖,八窗通明,勿多陳列玩器,引亂心目。設廣榻長几各一,筆硯焚楚,旁設小几一,掛字畫一幅,頻換。幾上置得意書一二部,古帖一本,香爐一,茶具全。心目間常要一塵不染。


丑寅 時,精氣發生之候,勿濃睡,擁衾坐床,呵氣一二口,以出濁氣。將兩手搓熱,擦鼻兩旁及熨兩目五七遍;更將兩耳揉卷,向前後五七遍,以兩手抱腦,手心恰掩兩耳,用食指彈中指,擊腦後各二十四,左右聳身,舒臂作開弓勢五七遍;後以兩股伸縮五七遍;叩齒七七數;漱津滿口,以意送下丹田,作三口咽。清五臟火,少息。


見晨光,量寒溫穿衣服,起坐明窗下,進百滾白湯一甌,勿飲茶,櫛發百下,使疏風散火,明目去腦熱。盥漱畢,早宜粥,宜淡素,飽摩腹,徐行五六十步。取酒一壺,放案頭,如出門先飲一二杯。昔有三人,皆冒重霧行,一病一死一無恙。或問故,無恙者曰我飲酒,病者食,死者空腹。是以知酒力辟邪最勝。不出門或倦,則浮白以助其氣。


辰巳 二時,或課兒業,或理家政,就事歡然,勿以小故動氣。杖入園林,督園丁種植蔬果,芟草灌花蒔藥。歸來入室,閉目定神,咽津約十數口。蓋亥字以來,真氣至,巳午而微,宜用調息以養之。


餐量腹而入,食宜美。美非水陸畢具,異品殊珍。柳公度年八十九,嘗語人曰︰我不以脾胃熟生物,暖冷物,軟硬物。不生、不冷、不硬,美也。又勿強食,當饑而食,食勿過飽,食畢起行百步。摩腹又轉手摩腎堂令熱,使水土運動,汲水煎茶。飲適可,勿過多。


時就書案,或讀快書,怡悅神氣,或吟古詩,暢發悠情。或知己偶聚,談勿及閫,勿及權勢,勿臧否人物,勿爭辨是非,當持寡言養氣之法。或共知己閒行百餘步,不衫不履,頹然自放,勿從勞苦殉禮節。


時點心,用粉面一二物,或果品一二物,弄筆臨古帖,撫古琴,倦即止。


時宜晚餐勿遲,量饑飽勿過,小飲勿醉,陶然而已。《千金方》雲︰半醉酒,獨自宿,軟枕頭,暖蓋足。言最有味。課子孫一日程,如法即止,勿苛。


時篝燈,熱湯濯足,降火除濕,冷茶漱口,滌一日飲食之毒。默坐,日間看書得意處,復取閱之,勿多閱,多傷目,亦勿多思。鄭漢奉曰︰思慮之害,甚於酒色。思慮多則心火上炎,火炎則腎水下涸,心腎不交,人理絕矣。故少思以寧心,更闌方就寢。湧泉二穴,精氣所生之地,寢時宜擦千遍。榻前宜燒蒼朮諸香,以辟穢氣及諸不詳。


亥子 時,安睡以培元氣,身必欲側,屈上一足。先睡心,後睡眼,勿想過去、未來、人我等事。惟以一善為念,則怪夢不生,如此御氣調神,方為自愛其寶。




靜功六字卻病法



六字出息,治病之旨。常道從正,變道從權。


應肝 春行之 肝病行之


應心 夏行之 心病行之


應脾 四季行之 脾病行之


應肺 秋行之 肺病行之


應腎 冬行之 腎病行之


應三焦 熱病行之上六字訣,《道藏玉軸經》雲︰言世人五臟六腑之氣,因五味熏灼,又被七情六慾所亂,積久成患,以致百骸受病。故太上憫之,以六字氣訣,治五臟六腑之病。其法行時宜靜室中,暖帳濃褥,盤足趺坐,將前動功略行一次。初學靜功,恐血脈不利,故先行動功,後及靜功。若七日後,不必行動功。行動功畢,即閉固耳目口齒,存想吾身。要身似冰壺,心如秋月,良久待其呼吸和,血脈定,然後口中微放濁氣一二口,然後照前節令行之。


假如春月,須低聲念噓字,不可令耳聞。聞即氣粗,粗恐氣洩耳。放噓字氣盡,即以鼻收清氣,入於本經,仍及丹田。一收一放,各二十四,或三十六。余仿此。乃時令營運之常道也。


假如秋月患目疾,應乎肝,當行噓字。又如春患虛黃,當行呼字,此乃權變病應之法也。


獨肺部之疾,肺本主氣,不得行此法。宜專行咽津功夫,降火甚捷。


(凡修此道,須擇子日子時起首,二十七日為期。如耳聾、虛勞、臌膈之症,頓然自愈。行之既久,腹中自聞漉漉有聲,內視自有一種景象,百病除而精神充矣。至於煉精化氣,爍氣化神,煉神還虛,則又向上功夫;茲不具述。)




念六字口訣歌



肝若(噓)時目睜開,肺如( )氣雙手擎,心(呵)頂上連叉手,腎(吹)抱取膝頭平,脾病(呼)時須撮口,三焦客熱臥(嘻)寧。




四季卻病六字決



春(噓)明目大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閒,秋( )定知肺金潤,冬(吹)惟令腎中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尤勝保神丹。




調息



調息一法,貫徹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亦可以養生。靜功之最上一乘法也,故迦文垂教,以視鼻端白數出入息,為止觀初門。莊子《南華經》曰︰至人之息以踵大易。隨卦曰︰君子以嚮晦入宴息。王龍溪曰︰古之至人,有息無睡,故曰嚮晦入宴息。宴息之法,當嚮晦時,耳無聞,目無見,四體無動,心無思慮,如種火相似。元天元神元氣,停育相抱,真意綿綿。老子曰綿綿若存是也。其開合自然,與虛空同體,故能與虛空同壽也。世人終日營營,精神困敗,藉此夜間一睡,始彀日間之用。不能調之,一點光明,盡被後天塵濁所蔽,是謂陽陷於陰也。


調息之法,不拘時候,平身端坐,解衣緩帶,務令適然,口中舌攪數次,微微吐出濁氣,不令有聲,鼻中微微納之,或三五遍,二七遍。有津嚥下,叩齒數通,舌抵上,唇齒相著,兩目垂簾,令朧朧然,漸次調息,不喘不粗,或數息出,或數息入。從一至十,從十至百,攝心在數,勿令散亂,如心息相根據,雜念不生,則止勿數,任其自然,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須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靜中光景,種種奇特,直可明心見性,不但養身全生而已。出入綿綿,若存若亡,神氣相根據,是為真息,息息歸根,自能奪天地之造化,長生不死之妙道也。


蘇子瞻《養生頌》雲︰已饑方食,未飽先止,散步逍遙,務令腹空。當腹空時即便入室,不拘晝夜,坐臥自便,唯在攝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動搖,如毫髮許,便墜地獄,如商君法,如孫武令,事在必行,有死無犯。又用佛言及老子曰︰視鼻端白數出入息,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數至數百,此身寂然,此身兀然,與空虛等,不煩禁制,自然不動。數至數千,或不能數,則有一法,強名曰︰隨與息俱出,復與俱入,隨之不已。一旦自住,不出不入,忽覺此息從毛竅中八萬四千,雲蒸雨散,無始以來,諸病自除,諸障自滅,定能生慧,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時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盡於此。


小周天法︰先將身心澄定,面東趺坐,平坐亦可,但前膝不可低,腎子不可著物。呼吸和平,以手作三昧印,掐無名指,右掌加左掌上,按於臍下,叩齒三十六通,以集心神,赤龍攪海,內外三十六遍。赤龍,舌也;內外,齒內外也。雙目隨舌運轉,舌抵上,靜心數息,三百六十周天畢,待神水滿,漱津數遍,用四字訣。(攝提谷道,舌抵上 ,目閉上視,鼻吸莫呼。)從任脈撮過谷道,到尾閭,以意運送,徐徐上夾脊中關,漸漸速些,閉目上視,鼻吸莫呼,撞過玉枕(頸上腦後骨),將目往前一忍,直轉崑崙(頭頂),倒下鵲橋(舌),分津送下重樓入離宮(心也),而至氣海(臍下穴也)。略定一定,復用前法,連行三次,口中之津,分三次嚥下,所謂天河水逆流也。靜坐片時,將手左右擦丹田一百八下,連臍抱住,放手時,將衣被臍腹間圍住,勿令風入。(古所謂養得丹田暖暖熱,此是神仙真妙法)。次將大指背擦熱,拭目十四遍,去心火,擦鼻三十六遍,潤肺;擦耳十四遍,補腎;擦面十四遍,健脾。兩手掩耳鳴天鼓,徐徐將手往上,即朝天揖,如是者三,徐徐呼出濁氣四五口。鼻收清氣,兩手抱肩,移筋換骨數遍,擦玉枕關二十四下,擦腰眼(即腎堂)一百八下,擦足心(即湧泉)各一百八下,謂之一周。久久行之,精神強旺,百病不生,長生耐老。




清心說



夫既行運氣功夫,又加以動功,再及靜功,則胸膈舒泰,氣血流行,宿疾沉,為之頓去。但此心不清,或預料將來,或追悔已往,或為錢財,或為聲色,或為意氣,種種妄想,纏綿糾結,雜亂其心,則慾火內生,氣血復乖,前功盡廢矣。病者於是時當自想曰︰向者我病篤時,九死一生,幾為塵下之土,無復立人間世矣。今幸得再生,此餘生也。聲色貨利,皆身外之餘物,至於意氣爭執,尤覺無謂。兒孫自有兒孫福,更無纖毫牽掛。一切世味淡然漠然,但得自在逍遙,隨緣度日足矣。即此卻病之方,即此延年之藥,又曰︰錢財所以養生,若貪取之,必致傷生,聲色所以悅心,若過戀之,必致損身;意氣所以自高,若爭競之,反取自辱;酒肉所以適口,若沉酣之,反能為害。故曰︰酒色財氣傷人物,多少英雄被他惑,若能打退四凶魔,便是九霄雲外客。


又曰︰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臆之間,猶宮府焉;肢體之位,猶郊境焉,骨節之分,猶四衢焉;血脈之道,猶百川焉;神猶君也;精猶臣也;氣猶民也。故至人能理其身,猶人君能治其國。愛民安國,愛氣全身。民弊國亡,氣衰身謝。故善養生者,先除六害。一曰薄名位,二曰廉貨財,三曰少色慾,四曰減滋味,五曰屏虛妄,六曰除嫉。如六者尚存,不能自禁,即真經空念,其如衰朽,安得挽乎!




修養余言



孫真人曰︰人年四十以上,勿食瀉藥。人有所怒,血氣未定,若交合,令人發癰疽。遠行疲乏入房,成五勞,少子。忍小便膝冷成淋。忍大便成氣痔。水銀不可近陰,鹿豕二脂不可近陰,皆令人陰痿。養生者,發宜多梳,面宜常擦。目宜常運,耳宜常筌。舌宜抵。齒宜常叩。津宜常咽,背宜常暖,胸宜常護,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足宜常擦湧泉。一身皮膚,宜常幹浴。大小便,宜咬齒勿言。又須省多言,省筆札,省交遊,省妄想。所一息不可省者,居敬養心耳。饑勿過飽,飽食成癖病。飽食夜臥失覆,多霍亂。時病瘥,勿食膾,成痢。食膾勿食奶酪,成蟲病。食兔肉勿食姜,成霍亂。勿食父母本命所屬之肉,欲令壽永。勿食自己本命所屬肉,欲令魂魄安寧。勿食一切腦,恐損神。勿食盤面上眾人先用物。成結氣。凡食畢漱口數過,令人齒固。凡食皆熟勝生,少勝多。春天不可衣薄,令傷寒霍亂。


濕衣汗衣勿著,令發瘡瘍。夜臥頭勿向北,並勿近火爐,恐損目。夜臥常習閉口,開則氣耗,又恐異氣入口,慎之。凡入夢魘,不得燃燈喚之,亦不可近而急喚。夜夢惡勿說,旦起口含涼水,向東之,咒曰︰惡夢著草木,好夢成珠玉。即解。凡夢善惡勿說獲吉。居處切防令有小隙,小隙之風最劣,勿忍急避。凡在家在外,忽遇大風大雨,震雷昏霧,必是諸煞鬼神經過,宜入室閉戶,燒香恭默,過後乃出,否則恐招損獲咎。《瑣碎錄》雲︰臥處不可以首近火,恐傷腦,亦不可當風,恐患頭風。背受風則嗽,肩受風則臂疼。善調攝者,雖盛暑不當風及坐臥露下。


又雲︰戒酒後語,忌食時嗔,忍難忍事,怒不明人,口腹不節,致病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又曰︰酒罔顧身,色罔顧病,財罔顧親,氣罔顧命。當其未值,孰不明知,亦能勸人,及到自臨其境,仍復昏迷,當此之時,再思猛省。


《楊廉夫集》有路逢三叟詞雲︰上臾前致詞,大道抱天全;中叟前致詞,寒暑每節宣;下叟前致詞,百歲半單眠。嘗見後山詩中一詞亦此意,蓋出應璩,璩詩曰︰昔有行道人,陌上見三叟,年各百歲余,相與鋤禾莠。往前問三叟,何以得此壽?上叟前致詞,室內姬粗丑,二叟前致詞,量腹節所受;下叟前致詞,夜臥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長久。


保養之道,無過在於平日飲食男女之間,能自節愛,即是省身修德。若恣肆無忌,即是過惡,潛滋暗長,甚則疾病應之。雖因風寒外感,或緣內傷七情,實由人違犯聖教,以致魂魄相離,精神失守,肌體空疏,百骸不遂,風寒邪氣,得以中入。若有德者,雖處幽暗,不敢為非,雖居榮祿,不敢為惡,量體而衣,隨分而食,雖富貴不敢恣欲,雖貧賤不敢強求,是以外無殘暴,內無疾病也。蓋心內澄,則真神守其位;氣內定,則邪穢去其身。行詐欺,則神昏;行爭競,則神沮。輕侮於人,必減算;殺害於物,必傷年。行一善則神魂歡,作一惡則心氣亂。人能寬泰自居,恬淡自守,則形神安靜,災病不生,福壽永昌,由茲伊芳始。


人之遘疾者,始於心,忘其身,而病生,繼則過患其身,而病不去。忘身者,在康強時,不擇味而飽,不擇風而裸,不擇時而色,不擇醒而醉,不擇裡而趨,不擇性而喜怒哀樂。故病乘吾所弗備,即至也,悔無及。


夫人之涕唾便溺也,必有氣焉以充之而後出,草木之華,鳥獸之羽毛也,亦必有脈焉以貫之而後榮,是故氣脈之貴乎養也。


已上諸仙垂訓,皆卻病良方,延年妙快,雖非金丹大旨,然由此而進,未嘗不可以入道也。嗣有大周天三煉要旨。容圖災木,就正宇內。




卷下



服藥須知



夫病之所由來,因放逸其心,逆於生樂,以精神殉智巧,以憂患殉得失,以勞苦殉禮節,以身世殉財利。四殉不置,心為之病也。極力勞形,躁暴氣逆,當風飲酒,食嗜辛鹹,肝為之病矣。飲食失節,溫涼失度,久坐久臥,大飽大饑,脾為之病矣。呼叫過常,辨爭陪答,冒犯寒暄,恣食酸鹹,肺為之病矣。久坐濕地,強力涉遠,縱慾勞形,三田漏溢,腎為之病矣。五病即作,故未老而羸,未羸而病,病至則重,重則必斃。嗚呼!是皆弗思而自取之也。今既病矣,而後藥之,得非臨渴掘井乎!然必以慎起居,戒暴怒,簡言語,清心寡營,輕得失,收視聽,節飲食,忌肥濃、炙、生冷。凡食勿頓而多,任可少而頻,食不欲急,急則傷脾,法宜細嚼緩咽,勿太熱,勿太冷,又不得雜,雜則物性或有相反,則脾與胃不大可慮哉!苟能慎之,服藥自效。設仍率性任情,不守戒忌,豈特藥力無功,而其疾更劇矣,是不可不慎。




煎藥有法



慎用水。按方書所載。


長流水 即千里水,但當取其流長而來遠耳。不可泥於千里之外者,以取其來遠通達。


用以煎治手足四肢病,及通利二便之藥也。


急流水 湍上峻急之流水也,以其急速而達下,取以煎利二便及足脛之風濕藥也。


順流水 其性順而下流,故亦取治下焦腰膝之病,及二便之藥也。


逆流水 慢流洄瀾之水也,以其逆而倒流,取其調和發吐痰飲之藥也。


半天河水 即長桑君授扁鵲飲以上池之水,乃竹籬藩頭管內所盛之水也,取其自天而降,未受下流重濁之氣,故可以煉還丹、調仙藥之用。


春雨水 立春日,空中以器盛接之水,其性始得春升生發之氣,可以煎補中氣及清氣不升之劑。古方謂婦人無子者,於立春日清晨,以器盛空中之雨水,或者日百草曉露之水,夫妻各飲一杯,還房當即有孕,取其資始資生,發育萬物之意耳。


秋露水 其性稟收斂肅殺之氣,取煎祛祟之藥,及調敷蟲疥癬瘡風癩之用。


井華水 清晨井中第一汲者,其天一真元之氣浮結水面,取煎滋陰之劑及修煉丹藥之用。


新汲水 井中新汲未入缸甕者,取其無所混濁,用以煎藥為潔。


甘瀾水 以器盛水,又以器揚濯之,使其珠沫盈於水面,約以百次為度,取其性變溫柔,能理傷寒陰症。


潦水 即無根水,山谷中無人處,新坎中水也,取其性止而不流,且有土氣,清者可煎調脾胃補中氣之劑。


冬霜水 陰盛則露結而為霜,霜能殺物,性隨時異也。解酒毒,治熱病。收霜法,雞羽刷,貯瓶密封候用,一方治寒熱症,秋霜一錢,熱酒送下,奇效如神。


臘雪水 冬至後第三戊為臘,其水解時疫丹石毒。煎茶煮粥,止消渴,洗目赤如神,及調和殺蟲藥用。


陰陽水 即生熟水,新汲水合百沸湯,和勻是也。入燒鹽飲之,消醉飽過度。霍亂肚脹者,飲一二升,吐出痰食即痊。凡霍亂嘔吐,不能令納食,其勢危者,先飲數口即定。


菊英水 蜀中有長壽源,其源多菊花,而流水皆菊花香,居人飲其水者,壽皆二三百歲。故淵明好植菊花。日采其華英浸水烹茶,期延年也。夫《本草》雖有諸水之名,而未及其用,今特表而出之。


按《千金方》雲︰煎人參須用流水,用止水即不驗。今甚有宿水煎藥,不惟無功,恐有蟲毒,陰氣所侵,益蒙其害。即滾湯停宿者,浴面無顏色,洗身成癬。已上諸水,各有所宜,臨用之際,宜細擇焉。


慎火候,按方書所載。



桑柴火 桑木能利關節,養津液,得火則良。《抱朴子》雲︰一切仙藥,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助藥力,除風寒痺痛。久服不患風疾故也。


櫟炭火 煉一切金石之藥,以其堅也。


金粟火 即粟米殼也,煉丹藥用。


炭火 宜烹煎焙炙百藥丸散。


白炭 誤吞金銀銅鐵在腹,燒紅急為末煎湯呷之,甚者刮末一錢,井水調服,未效再服。又解水銀輕粉毒。


石炭 今西北所燒之煤即是,不入藥用。


蘆荻火 竹火宜煎一切滋補藥。


按火有文武。從容和緩,不疾不徐,文火也。恐熾焰沸騰,則藥汁易涸,氣味不全耳,並用紙蘸水封器口煎之。如煎探吐痰飲之劑,當用武火,取其急速而發吐之也。


慎煎器。必用砂銚瓦罐。如富貴家,淨銀之器,煎之更妙。切忌油穢腥氣,銅、錫、鐵鍋。或煎過他藥者,必滌潔淨。器口用紙蘸水封之。


慎煎藥之人。有等魯莽者,不按水火,率意煎熬,或藥汁太多而背地傾藏,或過煎太少而私攙茶水,供應病患,惟圖了事。必擇謹慎、能識火候者,或親信骨肉,按法煎造。其去渣必用新絹濾淨,取清汁服。


慎服藥。凡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後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饑食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食而在夜。在上不厭頻而少,在下不厭頻而多。少服則滋潤於上,多服即峻補於下,其藥氣與谷氣不欲相逢,食氣下則服藥,藥氣退則進食,有食前食後服,宜審此意。




服藥忌食



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膩、魚酢、陳羹、犬豕諸肉,及胡荽、生蒜、蔥韭、生菜、瓜果、生冷、滑滯之物。並忌見死屍、產婦、淹穢等事。


有蒼朮 忌桃、李、雀肉、青魚、蛤、菘菜。


有黃連、胡黃連 豕肉、冷水並忌。


有甘草 忌豕肉、海菜、菘菜。


有桔梗、遠志、烏梅 忌豕肉、冷水、生蔥。


有地黃、何首烏 忌一切血、蔥、蒜、菜菔。


有半夏、菖蒲、補骨脂 忌羊肉、飴糖。


有細辛、常山 忌生菜、生蔥。


有丹參、茯神、茯苓 忌一切酸味物並醋。


有牡丹皮 忌胡荽、蒜。


有仙茅、牛膝 忌牛乳、羊肉。


有蒼耳 忌豕肉


有吳茱萸 忌豕心、肺、豕肉、慈姑。


有荊芥 忌河豚,一切魚蟹。


有二冬 忌鯉魚、鯽魚。


有鱉甲 忌莧菜。


有澤瀉 忌海蛤。


有枸杞、萆 忌牛肉、牛乳。


有肉桂、蜂蜜 忌蔥。


有濃樸、蓖麻 忌炒豆。


有巴豆 忌冷水。


有薄荷 忌鱉肉。


有紫蘇、丹參、龍骨 忌鯉魚。


有商陸 忌犬肉。


有當歸 忌濕面。


有附子、烏頭、天雄 忌豉汁、稷米。


有土茯苓、威靈仙 忌茶、麵湯。


有陽起、雲母、鐘乳、礬石、 並忌羊血。




飲食禁忌節要(不可同食)


食豬肉 忌姜、羊肝。


豬肝 忌魚酢。


豬心肺 忌飴。


羊肉 忌梅子、酢。


羊心、肝 忌椒、筍。


犬肉 忌蒜、魚。


牛肉 忌姜、栗子。


牛肝、牛乳 忌魚。


雞肉、雞子 同忌蒜、蔥、芥、李。


鴨子 忌李。


鵪鶉 忌菌、木耳。


雀肉 忌李、醬。


鯉魚 忌雞、豬肝、葵菜。


鯽魚忌豬肝、蒜、雞、糖。


魚酢 忌綠豆、醬。


黃魚 忌蕎麥。


鱸魚 忌乳酪。


鱘魚 忌干筍。


忌柿、橘、棗。


蝦子 忌雞、豕。


李子 忌蜜。


忌蔥、魚。


忌牛肉、蜜。


梅子 忌豕肉。


胡荽、炒豆 忌豕肉。


莧菜 忌鱉。


楊梅 忌蔥。


蕎麥 忌豕、羊、雉肉、黃魚。


黍米 忌牛肉、葵菜、蜜。


綠豆 忌榧子,能殺人,魚酢。




病有十失



驕恣率性,不遵戒忌,一也。


輕命重財,治療不早,二也。


聽信巫禱,廣行殺戮,不信醫藥,三也。


諱疾試醫,言不由中,四也。


不善擇醫,信人毀譽,或從蓍卜,五也。


急欲速效,旦暮更張,雜劑亂投,六也。


索即寫方,制炮失宜,私自加減,七也。


侍奉不得人,煎丸失法,怠不精詳,八也。


寢興不適,飲食無度,九也。


過服湯藥,蕩滌腸胃,十也。




病有八不治



室家乖戾,處事不和,動成荊棘,一也。


恣縱 淫,不自珍重,二也。


憂思想慕,得失縈懷,三也。


今日預愁明日,一年營計百年,四也。


煩躁暴戾,不自寬慰,五也。


窘若拘囚,無瀟灑志,六也。


怨天尤人,廣生懊惱,七也。


以死為苦,難割難捨,八也。




卻病十要



一要靜坐觀空,萬緣放下,當知四大原從假合,勿認此身為久安長住之所,戰戰以為憂也。


二要煩惱現前,以死喻之,勿以爭長較短。


三要常將不如我者,巧自寬解,勿以不適生嗔。


四要造物勞我以生,遇病卻閒,反生慶幸。


五要深信因果,或者夙業難逃,卻歡喜領受,勿生嗟怨。


六要室家和睦,無交謫之言入耳。


七要起居務適,毋強飲食,寧節毋多。


八要嚴防嗜欲攻心,風露侵衣。


九要常自觀察,克治病之根本處。


十要覓高朋良友,講開懷出世之言,或對竹木魚鳥相親, 然自得,皆卻病法也。




病有七失不可治



病有七失不可治者,失於不審,失於不慎,失於不信,失於怠忽過時,失於不擇醫,失於不辨藥,失於自立意見。應補責醫以瀉,畏功責醫欲補;應針欲艾,應灼欲砭。七者之中,有一於此,即為難治。非止醫家之罪,實病家之自誤也。矧有醫不慈仁,病者猜鄙二理,交馳於病,為害者不少。由是言之,醫者不可不慈仁,病者不可多猜鄙,如犯之則招禍。在醫者當以救濟為心,在病家務以精誠篤摯為念,各盡其極,乃治病求愈之大端也。




老人病不同治法



常見年高疾患,將同少年混投湯藥,妄行針灸,務欲速愈。殊不知老年之人,血氣已衰,精神減耗,至於視聽不至聰明,手足舉動不隨其志,身體勞倦,頭目昏眩,宿疾時發,或秘或洩,或冷或熱,皆老人之常也。勿緊用針藥,急求痊癒,往往因此別緻危殆。且攻病之藥,或汗或吐,或解或利。緣衰老之人不同年少,年少者真氣壯盛,雖汗吐轉利,未致危殆。其老弱者汗之則陽氣洩,吐之則胃氣逆,下之則元氣脫,立致不可救。此養老之大忌也。大率老人藥餌,止用扶持,只可溫平順氣,進食補虛,中和之劑,不可用市肆購買,他人惠送,未識方味者與之服餌,切須詳審。若有宿疾時發,則隨其疾狀,用和平湯劑調順,三朝五日,自然痊退,惟是調停飲食,隨其食性變饌治之。此最為良法也。




治婦人病有不能盡法之弊


治婦人疾,有不能盡聖人之法者。今富貴之家,居奧室之中,處幃幔之內,甚又以帛手臂,既不能行望色之神,又不能殫切脈之巧,四者有二缺焉。黃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又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若病患脈病不相應,既不得見其形,醫者止據脈供藥,其可得乎!如此言之,烏能盡其術哉!此醫家之公患,世不能革,醫者不得不盡理質問,以憑調治。病家見其所問煩逮,意其脈道不精,往往得藥不服,似此甚多。扁鵲見齊侯之色,尚不肯信,況其不得見者乎,嗟哉!




妄庸議病



世有病患親朋故舊,交遊來問疾者,其人曾不經一事,未讀一方,自誇了了,談說異端,或言是虛,或言是實,或雲是風,或雲是氣。紛紛繆說,種種不同,使亂病患心意,不知孰是。遷延已久,時不待人,然致禍,各自走散。設有明醫,識病深淺,探究方書,熟知本草,看病不爾,大誤人事,何況妄議者乎!




古方無妄用



鄱陽周順,醫有十全之功,雲︰古方如《聖惠》、《千金》、《外台秘要》,所論病原脈症,及針灸法,皆不可廢,然處方分劑,與今大異,不深究其旨者,謹勿妄用。有人得目疾,用古方治之,目遂突出。又有婦人因產病,用《外台秘要》坐導方,其後反得惡露之疾,終身不瘥。曾有士人得腳弱病,方書羅列,積藥如山,而疾益甚。余今悉屏去,但用杉木為桶,盛水濯足,並令排樟腦於兩股間,以腳繃系定,月餘安健如初。南方多此疾,不可不知。順固名醫,語必不妄,故錄於此。




草藥不可妄用



《甲志》雲︰紹興十九年三月,英川僧希HT ,往州南三十里 口掃塔,有客船自番禺至,舟中士人攜一僕,病腳弱,不能行,舟師憫之曰︰吾有一藥,治此病如神,餌之而瘥者,不可勝計。既賽廟畢,飲胙頗醉,乃入山求得,草漬酒,授病者,今天未明服之,如其言,藥入口即呻吟雲︰腸胃如刀割截痛。遲明而死。士人以咎舟師,舟師恚曰︰何有此!即取昨夕所餘藥,自漬酒服之,不超時亦死。蓋此山多斷腸草,人誤食之輒死,舟師所取藥,為根蔓所纏,醉不暇擇,逕投酒中,以此致禍。則知草藥不可妄用也。




真菊野菊



蜀人多種菊,以苗可以菜,花可以藥,園圃悉能植之。今人多采野菊供藥肆,頗有大誤。真菊延齡,野菊殺人。如張華言︰黃精益壽,鉤吻殺人。形類相似之誤,有如此。




服餌忌羊血



服餌之家,忌食羊血,雖服餌數十年,一食則前功盡喪,以其能解藥力如此。




論婦人病有不同治法



孫真人云︰寧醫十男子,莫醫一婦人。以嗜欲多於丈夫,故感病倍於男子。蓋其慈戀愛憎,嫉憂患,染著堅牢,情不自抑,以此成疾,非外感六氣,必內傷七情之所致也。七情之病不可醫,誠以情想內結,自無而有,思慮過當,多致勞損。是以釋氏稱說酢梅,口中水出,想蹈懸崖,足心酸楚,大都如此。若非寬緩情意,改易心志,則雖金丹大藥,亦不能已。蓋病出於五內,無有已期,藥力不可及也。法當令病者存想以攝心,抑情以養性。


葛仙翁曰︰凡婦人病,兼治其憂恚,令寬其思慮,則疾無不愈矣。


凡人在病中,百念灰冷,雖有富貴,欲享不能,反羨貧賤而健者。人能於平日無病時,作是想頭,病從何來!及一切名利、得失、恩怨亦自淡然。




用藥例丸散湯膏各有所宜



藥有宜丸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漬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可過越。湯者,蕩也,煎成清汁是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研成細末是也。


丸者,緩也,作為丸粒也,不能速效,舒緩而治之也。


漬之者,以酒浸藥也,有宜酒浸以助其力,如當歸、地黃、知母、黃柏,陰寒之氣味,假酒力而行氣血也。有用藥銼細,如法煮酒密封,早晚頻飲,以行經絡,或補或攻,漸以取效是也。


細末者,不循經絡,止去胃中及腑臟之積,及治肺疾咳嗽為宜。氣味濃者,白湯調;氣味薄者,煎之,和渣服丸。治下焦之病者,極大而光且圓,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極小,麵糊者,取其遲化,直至下焦;或酒取其散;或醋取其收。如半夏、南星及利濕者,以薑汁稀糊丸,取其易化也,湯泡蒸餅,尤易化,滴水亦然。煉蜜丸者,取其遲化而氣循經絡也。蠟丸者,取其能達下焦,而治腸等疾。


凡修合丸劑,用蜜只用蜜,用飴只用飴,勿相雜用。且如丸藥,用蠟取其固護藥氣,欲其經久不失味力,且過膈關而作效也。今若投蜜相和,雖易為丸,然下嚥亦即散化,如何得至腸中?若或有毒藥,不宜在上化,豈徒無益,而反為害,全非用蠟之本意。


凡煉蜜宜先掠去沫,令熬色微黃,試水不散,再熬一二沸作丸,則收潮而不粘成塊也。


冬月煉蜜,煉時要加二杯水為妙,《衍義》雲︰每蜜一斤,只煉得十二兩,是其度數也。和藥末要乘極滾時和之,臼內搗千百杵,自然軟熟,容易作條,好丸也。


凡為末,先須細切,曬燥退冷搗之,有宜合搗者,其滋潤之藥,如天麥冬、生熟地黃、當歸輩,先切曬之獨搗。或以慢火隔紙焙燥,退冷搗之,則為細末。若入眾藥,少停回潤,則和之不勻也。凡濕藥,燥皆大耗蝕,當先增分兩,待燥稱之乃准。其湯酒中不須如此。


凡合丸藥用蜜,絹令細篩,散藥尤宜精細,若搗丸,必於石臼中杵千百過,色理和同為佳。


凡欲浸酒,皆須細切,上絹袋盛,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漉出,不須待酒盡也。渣則曝燥微搗,更漬飲之,亦可為散服。


凡合膏子,須令膏少之料先淹浸,先煎其汁,乃下有膏之料,煮時當杖以三上三下,以洩其火氣,勿令沸騰,不妨旋取藥汁,渣須再煮,務令力盡而已。然後漸漸慢火收濃如飴,加煉蜜,收貯瓷瓶,出火氣七日二七日,聽用。


凡煎摩貼之膏,或醋、或酒、或油,須令淹浸,然後煎熬,用杖三上三下,以洩其熱勢,令藥味得出。上之使咂咂沸,下之要沸靜,良久乃上之,如有蔥白及姜在內,以漸焦為度。如有附子、木鱉者,亦令焦黃,勿令枯黑。濾膏必以新布。


若是可服之膏,渣亦可酒煮飲之,可摩之膏,渣亦可敷,亦欲兼盡其藥力也。


凡湯膏中,用諸石藥皆細研之,以新絹裹之納中。《衍義》雲︰石藥入散,如硃砂、鐘乳之類,用水研乳極細,必要二三日乃已,以水漂澄極細,方可服餌。豈但研細,絹裹為是。


凡草葉之藥,如柏葉、荷葉、茅根、薊根、十灰散類,必要焦枯,用器蓋在地上,出火性,存本性,倘如死灰,則白無效矣。


凡有脂膏,如桃、杏、麻仁等,須另末,旋次入眾味,合研則勻。


凡湯劑中,用一切完物,俱破殼研之,如豆蔻、蘇子、益智、骨脂之類。不則如米之在殼,雖煮之終日,米終不熟。職是故也。


凡用香燥,如木香、沉香、砂仁、豆蔻,不宜久煎,點泡尤妙。




藥品制度法



藥之制度,食品之調和也。食品之加五味,非調和不能足其味。次藥有良毒,不藉修治,豈能奏效?假如芩、連、知、柏,用治頭面手足皮膚者,須酒炒,以其性沉寒,借酒力可上騰也。用治中焦,酒洗。下焦生用。黃連去痰火,薑汁拌炒,去胃火,和土炒;治吞酸,同吳茱萸炒。此各從其宜也。大黃用行太陽經,酒浸,陽明經,酒洗。況其性寒力猛,氣弱之人,須用煨蒸,否則必寒傷胃也。地黃、知母,下焦藥也,用之須用酒浸,亦恐寒胃。地黃用治中風,非薑汁浸炒,恐泥膈也。苦參、龍膽,酒浸者,制其苦寒也。當歸、防己、天麻,酒浸者,助發散之意也。川烏、天雄、附子,其性劣,灰中慢慢炮之裂,去皮臍及尖,再以童便浸一宿,制其燥毒也。半夏湯泡七次,南星水浸,俱於臘月冰凍二三宿,去其燥性更妙,用治風痰,俱以薑汁浸一宿。南星治驚癇,以黃牛膽釀陰乾,取壯其膽氣也。吳茱萸味惡,須湯泡七次。麻黃先煮兩沸,去沫,免令人煩悶。山梔仁用瀉陰火,炒令色變。水蛭、虻蟲、斑蝥、干漆,非煙盡不能去其毒,生則令人吐逆不已。巴豆性最急劣,有大毒,不去油莫用。大戟、芫花、甘遂、商陸,其性亦暴,非妙用峻利不已。蒼朮氣烈,非泔浸經宿,燥性不減。凡用金石並子仁之類,須各另研細,方可入劑。但制度得法,而藥能施功矣。余見今人索方入市,希圖省儉,罔顧有誤,不惟炮製失宜,抑且真偽未明,多少不合,全失君臣佐使用藥之法。大非求藥治病之心,使反力致誤,伊芳誰之咎耶?凡事修合,必須選料制度,一如後法,務在至誠,毋得忽也。用火者,必於地上取去火毒為妙。倘隨症自有製法,不拘此例。


人參 去蘆,人乳拌蒸。


生地 酒洗。


熟地 酒洗,焙。


二門冬 水潤,去心。


蒼朮 米泔浸,炒。


白朮 米泔浸,蒸,切片,蜜水拌炒褐色。


蜜炙。


遠志 甘草湯浸透,去梗,焙。


升麻、柴胡 忌火。


菖蒲 去須,焙。


葳蕤 蜜水蒸。


山藥 蒸。


苡米 炒。


當歸 去根,酒洗。


二芍 酒拌炒。


木香 生用理氣,煨用止洩。


甘草 生用瀉火,熟用補中。


石斛 酒浸蒸。


牛膝、川芎 酒淨。


知母 去毛酒炒。


五味 嗽生用,補焙用。


貝母 去心焙。


紫菀 水淨,蜜水焙。


澤瀉 去毛酒焙。


續斷 酒炒。


甘菊 去蒂。


車前 酒焙,研。


酒浸,焙。


苦參 泔水浸,蒸曬。


白芷 焙。


防風 去蘆並叉者。


金銀花 去枝葉。


茺蔚子 忌鐵。


麻黃 去根節。


黃柏 去皮,酒炒。


黃芩 酒蒸。


天麻 酒浸,濕紙包煨。


干葛 生用墮胎,熟解酒毒。


龍膽 酒炒。


香附 醋、酒、童便可制。


何首烏 米泔浸,黑豆蒸。


桔梗 略焙。


白豆蔻 去衣微炒。


草豆蔻 同上。


白附 炮去皮臍。


草果 去殼。


肉豆蔻 面裹煨,忌鐵。


砂仁 去殼炒,研。


玄胡索、莪術 酒炒。


三稜 醋炒。


款冬花 去枝,蜜水炒。


百部 去心,酒洗,焙。


旋復花 去蒂,焙。


兜鈴 水淨。


枳殼 麩炒。


半夏 薑湯泡,煮透。


南星 炮去皮臍,冬月研末入牛膽,掛風處。


蒺藜 酒炒,去刺。


大黃 酒蒸用。


天雄、附子 童便浸去皮,切四片,另再用童便加甘草、防風,煮干為度。


巴戟 酒浸,焙。


杜仲 酥炙。


仙茅 泔浸去赤水。


淫羊藿 羊油拌炒。


肉蓯蓉 酒洗去甲。


菟絲子 酒煮,打作餅,曬為末。


補骨脂 酒炒。


益智 鹽水炒研。


覆盆子 去蒂酒炒。


骨碎補 去毛蜜蒸。


狗脊 去毛酒炒。


商陸 黑豆拌蒸。


芫花 醋煮,曬。


大戟 水煮去骨。


甘遂 面裹煨。


郁李仁 去皮,研如膏。


常山 去蘆酒炒。


蓖麻子 去殼。


續隨子 研去油。


葫蘆巴 淘淨酒焙。


牛蒡 酒炒,研。


桑白皮 蜜水炒。


山梔子 炒黑。


乾薑 炮。


濃樸 薑汁炒。


桃杏仁 湯泡去皮尖研。


神曲 炒研。


麥芽 炒。


萊菔子 炒研。


白芥子 炒研。


紫蘇子 炒研。


蓮子 去心炒。


山茱萸 去核焙。


吳茱萸 去閉口,鹽湯泡三次,焙。


蜀椒 去合口、核,炒。


訶子 蒸去核,焙。


青蒿 童便浸一宿,曬。


枇杷葉 胃病薑汁炙,肺病蜜炙,去毛。


椿樗白皮 醋炙。


雷丸 酒蒸去皮。


蜜蒙花 酒潤焙。


麻仁 炒研。


扁豆 炒。


乳香、沒藥 箬上烘出油,同燈心研之,則能細。


山楂 去核。


生薑 去皮熱,留皮寒。


干漆 炒盡煙為度。


粟殼 醋炒。


韭子 炒。


蔥、蒜 忌蜜。


黑白丑 酒蒸研。


蘇合香 酒蒸另研。


丁香 忌火。


水蛭、全蠍 炒去毒。


烏藥 酒炒。


大腹皮 水洗,曬。


酸棗仁 生醒寐,熟安神。


柏子仁 炒。


牡丹皮 酒炒。


地榆 忌火。


白芨 略焙。


決明子 炒研。


蟬蛻 去翅足,洗。


斑蝥 去頭足翅,同大米炒。


葶藶子 同米炒。


連翹 酒炒。


白殭蠶 米泔浸經宿,待涎浮水面取起,焙乾去絲及黑口,研。


穿山甲 土炙、酒炙,研。


代赭 醋淬,水飛。


雄黃、硃砂 另研水飛。


石膏 研。


赤白石脂 研,水飛用。


自然銅、磁石 醋淬九次,細研水飛。


滑石 研,水飛。


爐甘石、青礞石、花蕊石、伏龍肝 研,水飛。


陽起石 ,酒淬七次,水飛。


白礬


龍骨 ,水飛,酒煮。


阿膠 蛤粉炒。


石決明 鹽水煮,研,水飛。


牡蠣 ,童便淬,研。


珍珠 絹包入豆腐中,煮一炷香,研。


鱉甲 去肋,酥炙。


鹿茸 烙去毛,酥炙。


虎脛骨 酥炙。


五靈脂 酒飛去沙。


龜甲 酒浸炙。


,研。


入瓦罐中,鹽泥封固, 存性。


水飛。


海螵蛸 炙。


桑螵蛸 蒸透再焙。


昆布 水淨。


海藻 水淨焙。


緋丹 湯泡去黃水,炒令紫色,研。


石硫 用豬大腸盛之,水煮三日夜,以皂角湯淘去黑水,再以紫背浮萍同煮,消其火毒。畏細辛、醋及諸般血。


香附 醋、酒、童便可制。


土硫黃辛熱腥臭,止可入瘡科外治,不堪服餌。




病後調理服食法



凡一切病後將愈,表裡氣血耗於外,臟腑精神損於內,形體虛弱,倦怠少力,乃其常也。宜安心靜養,調和脾胃為要,防風寒,慎起居,戒腦怒,節飲食,忌房勞,除妄想,是其切要。若犯之,即良醫亦難奏功矣。勿以身命等蜉蝣,如燈蛾之撲焰,自損其軀哉!戒之戒之,例次如下。


初癒務宜衣被適寒溫,如太熱,發渴,心煩,助虛熱;如寒,則又令外邪仍入內。


傷寒時疫,身涼脈緩,宜進青菜湯,疏通余邪,如覺腹中寬爽,再進陳倉米清湯,以開胃中谷氣,一二日後,可進糜粥盞許,日三四次,或四五六次,慎勿太過。或用陳豆豉,或清爽之物過口,或清水煮白鯗,醋點極妙。再漸進活鯽魚湯調理百日,方無食復勞復等症。


食後復發熱,宜斷谷即愈,服調脾胃之劑,切勿用驟補、熱藥,須從緩處治,能收全功。


切痛,忌食豬脂、濕面、雞、羊、膩滯、煎炒等物,犯之復發難治。


中風後,忌服辛散香燥等藥,及豬、羊、鵝、雞、魚腥、蕎面、蛋,滯氣發病等物。


病後切忌房勞,犯之舌出數寸,死。


勞嗽發熱,水腫喘急,宜淡食,忌鹽物。


瘧痢後,忌飽食,及香甜、滑利、諸血之物,生冷、梨、瓜之類。


癰疽發背,忌同傷寒。


虛損喘咳骨蒸,忌用大熱溫補等藥,宜服補陰藥,培養真元,庶幾可也。


產後切禁寒涼等物,雖在酷暑之日,亦所不宜,世多誤用,以致傷生,特為拈出。


痘疹後,不善調攝,多致危殆,因其忽略保護故也。


凡病後,如水浸泥牆,已干之後,最怕重複沖激,再犯不救。今具食治方於下,為保身者之助,並利畏服藥者,以便於養老慈幼雲。




食治秘方



客曰︰萬病皆從口入,如何食反能治病耶?蓋草木藥石,得五行之偏氣,如人之得疾。因五臟有偏勝,則氣血有偏傾。故用偏氣之藥物,治五臟偏勝之氣血,使得歸其正。然中病則已,不可過焉,過則藥又反能生病也。是故飲食,人賴以養者,貪嗜之,所以有萬病皆從口入之說,亦猶是耳,且五穀得五行之正氣,尚有是說。蓋飲養陽氣,食養陰氣,《內經》言之詳矣。五穀為養,五果為助,血氣調和,長有天命。何況今人忽而不講,惟知藥可治病,不知飲食起居之間,能自省察,得以卻疾延年也,古人食治之方,良有深意,衛生者鑒之。




風門



蔥粥 治傷風鼻塞,妊娠胎動,產後血暈。


用糯米煮粥,臨熟入蔥數莖,再略沸食之。


羊脂粥 治半身不遂,中風。


用羊脂入粳米、蔥白、姜、椒、豉煮粥。日食一具,十日效。


蒼耳粥 治目暗不明,及諸風鼻流清涕,兼治下血痔瘡。


用蒼耳子五錢取汁,和米三合,煮食。


烏雞 治中風煩熱,言語秘澀,或手足發熱。


用烏雞肉半斤,蔥白一握,煮熟。入麻油、鹽、豉、姜、椒,再煮令熟,空腹食。


黃牛腦子酒 治遠年近日偏正頭風。


用牛腦一個切片,白芷、川芎末各三錢,同入瓷器內,加酒煮熟,乘熱食之,盡量而醉,醉後即臥,臥醒疾若失。


豬胰酒 治赤白癜風。


用豬胰一具,酒浸一時,飯上蒸熟食。不過十具愈。


又方 白煮豬肚一枚,食之頓盡,三個愈。切忌房事、




寒門



乾薑粥 治一切寒冷,氣鬱心痛,胸腹脹滿。


用白米四合,入乾薑、良姜各一兩,煮食。


生薑煎 治反胃羸弱。


生薑切片,麻油煎過為末,煮粥調食。


生薑酒 治霍亂轉筋,入腹欲死,心腹冷疼。


生薑三兩搗,陳酒一升,煮兩三沸服,仍以渣貼疼處。


生薑醋漿 治嘔吐不止。


生薑一兩,醋漿兩合,銀器煎取四合,連渣嚼呷。又殺腹內長蟲。


茱萸粥 治心氣痛不止,胸腹脹滿。


用吳茱萸二分,和米煮粥食之。


又方 川椒茶(治同上)。


丁香熟水 治亦同上。


丁香一二粒打碎,入壺傾滾水在內,其香勃然,大能快脾利氣,定痛辟寒。


肉桂酒 治感寒身體疼痛。


用辣桂末二錢,溫酒調服。腹痛洩瀉,俗以生薑、吳萸、擂酒俱效,如跌扑傷墜疼痛,瘀血為患,宜用桂枝。


豆蔻湯 治一切冷氣,心腹脹滿,胸膈痞滯,噦逆嘔吐,洩瀉虛滑,水谷不消,睏倦少力,不思飲食。


用肉豆蔻仁四兩,面裹煨,甘草炒一兩,白面炒四兩,丁香五分,鹽炒五錢,共為末,每服二錢,沸湯點服,空腹妙。




暑門



綠豆粥 解暑渴。


用綠豆淘淨,下湯煮熟,入米同煮食之。


綠豆酒 治同上。


用綠豆蒸熟,浸酒服。


又方 加黃連少許。


桂漿 解暑渴,去熱生涼,益氣消痰。


官桂末一兩,白蜜二兩,先以水二斗煎至一鬥,候冷入瓷壇中,入桂、蜜二味,攪一二百餘遍,先用油紙一層,外加綿紙數層,以繩封之。每日去紙一重,七日開之,氣香味美,或以蜜封,置井中一日,冰冷可口。每服一二杯,百病不作。




濕門



薏苡粥 去濕氣腫脹,利腸胃,功勝諸藥。


用薏米淘淨,對配白米煮粥,入白糖一二匙食。


郁李仁粥 治水腫,腹脹喘急,二便不通,體重痛痺,轉動不能,香港腳亦宜。


郁李仁二兩,研汁,和薏米五合,同米煮粥食。


赤豆粥 利小便,消水腫香港腳,辟邪癘。


赤豆淘淨,同陳倉米對配煮粥,空腹食。


赤小豆飲 治水氣脹滿,手足浮腫,氣急煩悶。


赤豆三升,樟柳枝一升,同煮豆熟為度,空心,去枝取豆食,渴則飲汁,勿食他物,自效。


桑皮飲 治水腫,腹脹喘急。


用桑根白皮四兩,和米四合,煮爛可食。


紫蘇粥 治老人香港腳。


用家園紫蘇細搗,入水取汁煮粥,將熟加蘇子研汁,攪勻食之。


鯉魚 治水腫,滿悶氣急,不能食,皮膚欲裂,四肢常疼,不可屈伸用鯉魚十兩,蔥白一握,麻子一升,取汁煮作羹,入鹽豉姜椒調和,空心慢食。


又方 鯉魚二斤,陳皮二兩,煮爛,入青鹽少許,拌勻空食。


蒼朮酒 治諸般風濕,瘡瘍香港腳下重。


蒼朮三十斤、洗淨打碎,以東流水三石,浸二十日,去渣,以汁浸曲,如家造酒法,酒熟任飲,不拘時,忌桃李。


松節酒 治冷風虛弱,筋骨攣痛,香港腳緩痺。一方松葉酒,治同造同。


用松節煮汁,同曲米釀酒飲。松針搗煎亦可。


白石英酒 治風濕周痺,肢節濕痛,腎虛耳聾。


白石英、磁石 醋淬七次,各五兩,絹袋盛浸酒中五六日,溫飲、如少加酒,盡其力可也。


逡巡酒 補虛益氣,去一切風痺濕氣,耐老延年,久服自效。


造法︰三月三日,收桃花三兩三錢;五月五日,收馬蘭花五兩五錢;六月六日,收脂麻花六兩六錢,九月九日,收黃甘菊九兩九錢。已上俱陰乾,十二月八日取臘水三斗。待春分,取桃仁四十九粒,去皮尖。白面十斤。同前花和作曲,紙包陰乾四十九日聽用。欲造酒,煮糯米飯一升,白水一瓶,曲一丸,用曲一塊封良久,酒即成矣。如淡,再加曲一丸。


五加皮酒 去一切風濕痿痺,壯筋骨,填精髓。


五加皮洗淨去梗煎汁,和面米釀成飲之。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飲。或加當歸、牛膝、地榆等。


仙靈脾酒 治偏風不遂,強筋壯骨。


仙靈脾一斤,袋盛浸無灰酒二鬥,封固三日飲之。


女貞皮酒 治風虛,補腰膝。


女貞皮切片,浸酒煮飲之。


薏苡酒 去風濕,強筋骨,健脾胃。


用薏米粉同曲米釀之,或將袋盛,煮酒飲之亦可。


海藻酒 治癭氣。


用海藻一斤,洗浸,無灰酒日夜細飲。


黃藥酒 治諸癭氣。


用萬州黃藥切片一斤,袋盛浸酒煮飲。




燥門



生地粥 滋陰潤肺,及妊娠胎漏,下血目赤。


生地搗汁,米二合,煮熟入汁一合,調勻再煮,加熟蜜少許,空心服。


麻蘇粥 治產後血暈,汗多便閉,老人血虛風閉,胸腹不快,噁心吐逆。


用家園蘇子、麻子各五錢,水淘淨微炒,研如泥,水濾取汁,入米煮粥食之。


百部酒 治久近一切咳嗽。


百部切炒,袋盛浸酒,頻頻飲之。


蜜酒 孫真人治風疹風癬,肌膚燥癢。


沙蜜一斤,糯米飯一斤,曲五兩,熟水五升,同入瓶內,封七日成酒。尋常以蜜入酒代之。


人乳粥 潤肺通腸,補虛養血。


用壯實無疾女人乳汁,俟粥半熟,去湯下乳,代湯煮熟,置碗中,加酥油一二錢,調勻食。


槐枝酒 治大麻痿痺。


槐枝煮油,如常釀酒法。


巨勝酒 治風虛痺弱,腰膝疼痛。


巨勝子二升,炒薏米二升,生地半斤,袋盛浸酒飲。


蠶砂酒 治風緩麻痺,諸節不遂,腹內宿痛。


原蠶砂炒黃,袋盛浸酒服。


紫酒 治中風,口偏不語,角弓反張,鼓脹不消。


雞屎白一升,炒焦,投酒中,待紫色頻飲。




火門



甘蔗粥 治咳嗽虛熱,口乾舌燥,涕吐稠粘。


用甘蔗取汁三碗,入米三合煮粥,空心食之。


竹瀝粥 治痰火如神。


如常煮粥法,以竹瀝下半杯,食之。


綠豆酒 治陰虛痰火諸疾。


用綠豆、山藥各二兩,黃怕、牛膝、元參、沙參、白芍、山梔、天麥冬、花粉、蜂蜜各一兩半,當歸一兩二錢,甘草三錢,以好酒浸之飲。


黃連酒 有火症及發熱,不宜飲酒。蓋酒性大熱,助病為瘧,多致不治。倘遇喜慶事,必欲飲用此。


以黃連、綠豆各一錢,枸杞三錢,浸酒飲。


黃柏酒 有相火而好飲者宜。如生瘡疥及肌膚不澤,用黃柏一兩,豬胰四兩,生浸飲。


一味豬胰浸酒,令婦人多乳,催乳更妙。


小麥湯 治五淋不止,身體壯熱,小便滿悶。


小麥一升,通草二兩,水煎。不時可啜,自效。


甘豆湯 治一切煩渴,二便澀少及風熱入腎。


黑豆二合,甘草二錢,生薑七斤,水煎服。


藕蜜膏 主虛熱口渴,大便燥結,小便秘痛。


藕汁、蜜各四升,生地汁一升,和勻,慢火熬成膏,每服半匙,口含噙化,不時用,忌煎炒。


竹葉粥 治膈上風熱,頭目赤痛,止渴清心。


竹葉五十片,石膏二兩,水三碗,煎至兩碗,澄清去渣,入米三合煮粥,加白沙糖二錢食。


四汁膏 清痰降火,下氣止血。


悉尼、甘蔗、鮮藕、薄荷葉各等分,搗汁,入瓦鍋,文火熬膏,頻頻飲。如無梨,秋白亦可。




調理脾胃門



凡病後脾胃弱,肌肉瘦,擇相宜者食之,以助藥力,絕妙。


人參粥 治翻胃吐酸,及病後脾弱。


用粟米一合煮粥,入人參末、薑汁各五錢,和勻空心食。


門冬粥 治咳嗽及翻胃。


用麥門冬浸汁,和米煮粥,妊婦食之亦宜。


粟米粥 治脾胃虛弱,嘔吐不食,漸加羸。


粟米、白曲等分,煮粥,空心食,極養胃氣。一人病淋,性不可服藥,予令日啖此粥,絕去他味,旬日減,月餘痊。飲食妙法。


理脾糕 治老人小兒脾洩水瀉。


用松花一升,百合、蓮肉、山藥、薏米、芡實、白蒺藜各末一升,粳米粉一斗二升,糯米粉三升,砂糖一斤,拌勻蒸熟,炙干食之。一方加砂仁末一兩。


蘇蜜煎 治噎病吐逆,飲食不進。


紫蘇葉二兩,白蜜、薑汁各五合,和勻,微火煎沸,每服半匙,空心細咽。


姜橘湯 治胸滿悶結,飲食不下。


用生薑二兩,陳皮一兩,空心水煎服。


芡實粥 益精氣,強智力,聰耳目。


用芡實去殼三合,新者研如膏,陳者作粉,和粳米三合,煮粥食。


蓮子粥 治同上,健脾胃,止洩痢。


蓮肉一兩,去衣煮爛,研細入糯米三合,煮粥食。


鹿豆粥 益精補脾,又治霍亂吐瀉。


白扁豆半斤,先煮豆爛去皮,入人參二錢,下米煮粥。


山藥粥 補下元,固腸止瀉。


懷慶山藥為末四分,配六分米煮食。


茯苓粥 治脾虛洩瀉,又治不寐。


粳米二合,茯苓末一兩,煮好,再下苓末一兩,再煮爛食。


蘿蔔粥 消食利膈。


蘿蔔大者一個,配米二合煮食。


胡蘿蔔粥 寬中下氣,煮法同上。


蘇子粥 下氣利膈。


紫蘇子微炒一合,研汁去渣,粥好下汁,再煮食之。


茴香粥 和胃治疝。


用小茴香炒,煎湯去渣,入米煮粥食。


胡椒粥、吳茱萸粥 並治心腹疼痛。煮法同上。


蓮肉糕 治病後胃弱,不消水谷。


蓮肉、粳米各炒四兩,茯苓二兩共為末,砂糖調和,每用兩許,白湯送下。


豆麥粥 治飲食不住口,仍易飢餓,近似中消。


用綠豆、糯米、小麥各一升,炒熟為末,每用末一升,滾水調服。


清米湯 治洩瀉。


用蚤米半升,東壁土一兩,吳萸三錢,同炒香熟,去土、萸,取米煎湯飲。


米飲 治咽中作哽,下食則塞,反胃不止。


用杵頭糠炒一兩,煮米飲,調勻,空心食。


黃雞餛飩 治脾胃虛弱,少食痿黃,益臟腑,悅顏色。


用黃雞肉五兩,白面二兩,蔥白二合,切作餛飩,入鹹椒豉和之,煮熟空心食。


松子粥 潤心肺,和大腸。同米煮粥食。


炒麵入粥同食,止白痢。


燒鹽入粥同食,止血痢。




氣門



杏仁粥 治上氣咳嗽。


扁杏仁去皮尖二兩,研如泥,或加豬肺,同米三合,煮食。


萊菔子粥 治氣喘。


用萊菔子,即蘿蔔子三合,煮粥食。


豬腎粥 治香港腳頑痺,行履不便,疼痛不止。


豬腎兩枚,切碎,蔥白五莖,米三合,同煮,臨熟加鹽、豉、椒調和食之。


羊腎粥、鹿腎粥 法同治同。


雞肝粥、羊肝粥 並補肝明目,煮法同上。


鹿膠粥 治諸虛,助元陽。煮粥入膠,熔化即是。


虎骨酒 治臂脛疼痛,歷節風,腎虛膀胱氣痛。


虎脛骨一具,炙黃打碎,同曲米如常造酒飲。


霹靂酒 治疝氣偏墜,婦女崩中下血,胎產不下。


用鐵錘火燒赤,淬入酒中飲之。




血門



阿膠粥 止血補虛,濃腸胃,又治胎動不安。


糯米煮粥,臨熟入阿膠末一兩,和勻食。


桑耳粥 治五痔下血,常煩熱羸瘦。


桑耳二兩,取汁,和粳米三合,煮熟,空心食。


槐茶 治風熱下血,明目益氣,止牙疼,利臟腑,順氣道。


嫩槐葉蒸熟曬乾,每日煎如茶法。


柏茶 止血滋陰。


側柏葉曬乾,煎湯代茶飲。


醍醐酒 治鼻衄不止。


蘿蔔自然汁,入好酒一半,和勻溫服。


韭汁酒 治赤痢,又治心痛,以其散氣行血。


連白韭菜一把,去梢取汁,和酒一杯溫服。


馬齒莧羹 治下痢赤白,水谷不化,腹痛。


馬齒莧菜煮熟,入鹽、豉,或姜、醋,拌勻食之。


豬胰片 治肺損,嗽血咯血。


豬胰切片,煮熟,蘸薏仁末,空心服,如肺癰,米飲調下。


羊肺肝腎 治吐血咯血,損傷肺腎及肝,隨髒引用,或肺或肝或腎,煮熟切片,蘸白芨末食。


欲試血從何經來,用水一碗,吐入水中,浮者肺也,沉者腎也,半浮半沉者肝也。




痰門



蘇子酒 主消痰下氣,潤肺止咳。


家紫蘇子炒研,絹袋盛之,浸酒中,日日飲之。




陰虛門



(忌酒)


芡實粥 見前脾胃門。


枸杞粥 治肝家火旺血衰,益腎氣。


甘州枸杞一合,米三合,煮食。


又方 采鮮葉如常煮粥食,入鹽少許,空腹食佳。


鰻魚 補虛勞,殺蟲,治肛門腫痛,痔久不愈。


鰻魚細切,煮作 ,入鹽、豉、姜、椒,空心食。


牛乳粥 補虛羸。


如常粥內加入牛乳和勻食。


羊肝粥。雞肝粥、雞汁粥,並治虛勞。




陽虛門



羊肉羹 治下焦虛冷,小便頻數。


羊肉四兩,羊肺一具,細切,入鹽、豉,煮作羹,空心食。


胡桃粥 治陽虛腰疼及石淋五痔。


胡桃肉煮粥食。


又浸酒方 加小茴香、杜仲、補骨脂。


桂花酒 釀成玉色,香味超然,非世間物也。


羊羔酒 大補元氣,健脾胃,益腰腎。


宣和化成殿方,用糯米一石,如常浸漿取蒸,再入肥嫩羊肉七斤,曲十四兩,杏仁一斤,同煮爛,連汁拌飯,加入木香一兩,銼同釀,勿犯水,十日熟。




諸虛門



參歸腰子 治心氣虛損,自汗。


人參五錢,當歸四兩,豬腎一枚,細切,同煮食之,以汁送下,或用山藥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多服乃佳。


煨腎法 治腎虛腰痛。


豬腎一枚,薄切五七片,以椒鹽淹去腥水,以杜仲末三錢在內,包以薄荷,外加濕紙,置火內煨熟,酒下。如脾虛,加補骨脂炒末二錢。


獵腎酒 治同上。


用童便二鐘,好酒一鐘,以瓷瓶貯之,取豬腎一對入內,黃泥封固,日晚時以慢火養熟,至中夜止五更初,以火溫之,發瓶飲酒,食腰子。病篤者只一月效。平日虛怯尤宜食,絕勝金石草木之藥也。


豬肚方 治虛羸乏氣。


人參五錢,乾薑、胡桃各二錢,蔥白七莖,糯米三合,為末,入豬肚內紮緊,勿以洩氣,煮爛空心服,以好酒一二杯送之。


牛乳方 老人最宜,補心脈,安心神,長肌肉。為人子者,常當供之,或為乳餅、乳腐,較諸物勝。


山藥酒 補虛損,益顏色,又治下焦虛冷,小便頻數。


用酥一匙,於鐺中熔化,入山藥末熬令香,入酒一杯,調勻,空心飲。


生栗方 治香港腳及腎氣損,腳膝無力。


用生栗蒸熟風乾,每日空心食十枚,效甚。


水芝丸 補五臟諸虛。


蓮肉一斤去心,入豬肚內扎定,煮爛搗丸,如桐子大,每三四十丸,空心酒下。


以上諸方,其治病之功,勝於藥石。人但知藥能治病,而不知食能治病。孫真人有言曰︰醫者先曉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議藥。不特老人小兒相宜,凡頤養及久病厭藥者,亦未為不可也。


【完】

TOP

發新話題